鄂陕交界的绿色明珠——郧西县三官洞林区

鄂陕交界的绿色明珠

——郧西县三官洞林区

麻焕朝

地处郧西东北端鄂陕交界的三官洞林区是十堰市唯一一个以天然林保护区冠名的乡镇级行政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洞奇、谷深、林茂,探知大型溶洞6个,138个喀斯特漏斗。93%的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3.4公顷,高出全省人均数的34倍。森林植物1700余种,被誉为“生物黄金”和“植物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遍布林间。有野生天麻、绝壁石斛、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等珍稀名贵野生中药材,野山羊、果子狸、黄鼬、锦鸡、苍鹰等野生动物80余种,其中黄鼬列入《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苍鹰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省林业厅专家来三官洞林区考察后给与高度赞誉:三官洞林区是鄂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名副其实的地质公园、植物王国、动物乐园、药材宝库,堪称镶嵌在鄂陕边界的一颗绿色明珠。


三官洞林区还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据考证这里是3000多年前商周大战的古战场,姜子牙厉兵跑马道,黄天化殒命金鸡岭、墓葬二郎山均在此地有实物印证。《唐书》载,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曾在今何家井村设黄沙县,比郧西建县(明成化12年,公元1476年)早858年。关于三官洞地名的来历,源于东汉时期张道陵于汉顺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创立“五斗米道”,尊崇天官、地官、水官(史称“三官”),当初人们在当地佛面岩下山洞中供奉“三官”神位,三官洞由此延用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


三官洞生态养眼,三官洞人文撼心,三官洞历史厚重,三官洞气象万千。“凤彩拥出三尊地,龙势生成一洞天”的三官洞林区倚仗独特的生态自信和文化自信,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璀璨的未来。

有感于斯,献上拙作十三则,以窥三官洞林区生态人文美之一二。


沁园春•三官之春


  “三官”溯源,始于东汉,天地水焉。历千七百年,星移斗转,敬畏天地,亘古未变。天护地佑,水泽润养,人与自然亲无间。看今日,崇绿色发展,生机盎然。

放眼春日三官,似满绿翡翠嵌鄂陕。纵胸藏万汇,难述其妍,李杜陶潜,恐亦为憾。峰攒云树,碧波接天,怡情何须觅桃源。逢盛世,欣天人合一,乐享天年。



菩萨蛮•三官之夏


赤日炎炎热浪涌,何不避暑三官洞?

五龙河之源,金丝峡之南。

青山水墨画,天凉好个夏,

宠与辱皆忘,身同心俱爽!



西江月·三官之秋


金风吹黄梧桐,玉露润红山枫。

祖师顶上雾冥蒙,听取鹿声阵阵。

莫道秋气堪悲,须知轻寒可人。

三官洞里秋胜春,实是人间仙境。



鹧鸪天•三官之冬


忽如一夜起朔风,千树万树挂雾凇。雪拥山道车不前,寒锁茂林鸟稀声。

日短至,阳渐生,迎春枝头苞正萌。莫叹今冬百草萎,应期来岁万木荣。



三官八景之 · 三九瑞雪


三九高天寒流急,苍茫大地银装披,

巍峨佛岩挂冰瀑,苍劲松柏着玉衣。

傲骨腊梅吐冷香,娉婷迎春正含蕾,

污浊尘埃荡涤尽,惠风喜雨送春归。



三官八景之•青龙地宫


横北沟畔青龙洞,入口是楚出口秦。

隐隐莫辨阴阳界,习习感知秦楚风。

石柱石笋石帘幔,石床石榻石桌凳。

石花石草石舟楫,石人石兽石鸟禽。

青龙地宫少人知,自然造化鬼神工。

千古龙洞千古奇,龙的传人最尊龙。



三官八景之•神树红豆


冰川古木红豆杉,隐居三官百万年,

扎根沟壑溪水旁,挺立青山白云间。

翠盖虬枝君子范,拽紫迎祥大夫颜,

鲜活化石情未了,满树红豆为谁恋?



三官八景之∙子牙银杏


子牙姜尚号飞熊,辅周灭纣建奇功,

转战三官扎营盘,手植银杏傲苍穹。

风霜雪雨三千载,见证兴衰与枯荣,

太公九泉若有知,佑我中华万年春。



三官八景之•三官神洞


天生一个仙人洞,鬼斧神工峭壁间,

洞奉“三官”始东汉,迄今一千八百年。

“三生万物”寓妙理,“道法自然”有深玄,

水与天地同敬畏,朴素唯物见一斑。

古敬自然非迂腐,今重“双修”更前瞻,

人文铸魂根基厚,生态塑形荫世远。



三官八景之·林海碧浪


鄂陕嵌碧玉,此地号三官,

南北双重景,古今一洞天。

雨余翠色滴,凤过碧浪翻,

野外最怡情,洞中可参禅。



三官八景之•月岩银辉


三官有八景,首推月亮岩,

巍峨三百丈,形似梳妆台。

岩托天边月,银辉洒世界,

熙攘一过客,心可无尘埃?



作者单位:郧西县三官林区财政所

电话:13597862638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