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镇刘家湾村:特色产业富民 群众安居乐业

目前虽是隆冬时节,但上津镇刘家湾村排排新居鳞次栉比,条条道路平坦宽阔,村民们兴高采烈笑语飞扬,清澈的溪流在静静地流淌,滋润着这座美丽的村庄。

刘家湾村是县财政局结对帮扶的重点贫困村,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财政局驻该村工作队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雷尚斌,与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深入开展“户户走到”活动,了解村情民意,宣传扶贫政策,探索产业发展路子,加强村级基础建设,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改变了全村的落后面貌,一举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该村共有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459人,到2020年已全部脱贫,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370元,实现了整村出列,户户脱贫的目标。 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绿水青山环绕、特色产业富民、村庄环境优美、群众脱贫致富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发展产业促民富

群众要脱贫,产业需先行。几年来,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用足用活产业扶贫政策,先后投入到村到户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帮助71户贫困户获得金融扶贫贷款317 万元,先后引导广大群众发展高粱、黄皮椒、中药材、香菇大棚以及光伏发电等,促进了群众增收。

高粱产业是“短、平、快”项目,能在一年时间内就能给困难群众带来收益。工作队和村干部共同发动群众在该村发展高粱170亩,并全程参与技术指导,2019年出售高粱5万余斤,带动2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与郧西真武酒业达成供销协议,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鼓励群众发展黄皮椒290亩,并签订订单合同,从种苗培育、田间管理到摘收出售,全程参与指导,带动了66户贫困户户平增收1500元。

财政局扶贫干部通过召开场院会,鼓励群众流转土地250亩,鼓励能人大户何光军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引领全村中药材产业发展,发展五味子130亩,黄姜480亩,苍术60多亩,白芨100亩,并吸纳贫困人口80多人务工,带动该村50多个贫困户实现增收。

工作队和村干部通过市场调研,赴河南镇平考察,引进汽车坐垫加工项目,并争取资金10万元用于作坊建设,目前该合作社已开始运营,可吸纳该村约60户150余人参与就业。

修路建房靓村庄

几年来,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先后争取资金90万元,用于村级阵地、路灯安装、饮水灌溉、村级道路、通讯网络、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全村的落后面貌。目前,该村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互联网也实现了全覆盖,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针对部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争取资金15万元,对50户1.5公里通户路进行硬化,受益群众156人。

2018年,工作队在“户户走到”活动中了解到,群众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的,出行很不方便,安装路灯是村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工作队多方协调筹集资金16万元,安装路灯44盏,惠及了刘家湾村2组99户357人,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为村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水窖3个,铺设输水管道12000米。如今,该村水源充足,水质达标,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全村共建设集中安置点4个,全村91户257人得到搬迁安置,完成危房改造1户,困难群众安居乐业,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家家户户其乐融融。

结对帮扶促脱贫

为了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财政局驻刘家湾村扶贫工作队,一方面为全村的脱贫攻坚出谋划策,真抓实干,一方面督导每一个“一包五”干部,履职尽责,填写扶贫手册、制定增收计划,解决合理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让困难群众能脱贫,都满意,不上访。

刘家湾村共有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1 户,为了整体推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工作队统筹安排包扶工作,确保每个帮扶干部不落伍,每个帮扶对象不掉队,使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保证了全村的帮扶工作整体推进。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工作队把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纳入“两不愁三保障”重要内容,确保孩子们茁壮成长,广大群众身体健康。

几年来,该村对459个贫困人口开展了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1户459人,慢病认定33种49人,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出台以奖代补教育奖扶资金管理办法,筹措专项资金,每年资助25名高中以上在读贫困生,使每个学生享受1000元到3000元生活补助。

“精准扶贫已园满收官,我们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刘家湾村建设得更加美丽、人民群众更加富裕”。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雷尚斌对该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通讯员 段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