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林特场:土鸡养殖助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

郧西在线讯 通讯员杨伟 汤鸿鸽报道:初夏时节的泗浴河畔,满山苍翠,生机勃发;山间的一片片茶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茶;山脚的一块块水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插秧,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近日,笔者慕名走进槐树林特场范家坪村养殖孵化基地,只见占地300余平方米的孵化车间里,20台电子智能孵化机整齐排列,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孵化温度、湿度等数据;脱温区里,第一批孵出的5000余只雏鸡欢快地叫着,一阵阵“叽叽叽叽”的声音分外动听。村党支部书记寇章国介绍,该村第一批孵化的5000只鸡苗全部出壳,第二批5000只种蛋正在孵化之中。

3月份以来,槐树林特场抢抓时机,借“郧西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产业就业扶贫十三条扶持政策”东风,探索推进土鸡养殖产业,带动脱贫攻坚产业加速发展。

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3月,该场范家坪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提出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土鸡养殖,推动全村扶贫产业发展的计划。为解决鸡苗来源问题,该村成立养殖合作社,先后引进鸡苗孵化设备20台,选派2名贫困户学习孵化机操作技术,并吸纳在合作社就业。4月初,第一批种蛋上机孵化;5月初,第一批仔鸡陆续破壳而出,截至5月11日,已经先后孵出雏鸡5000余只。

“再过十几天,第二批小鸡又要孵化出来了”。有了第一批鸡苗的孵化经验,寇章国信心满满。

孵出小鸡只是开始,最为关键的是从孵化到脱温,从鸡苗到小鸡仔出售前的二十多天。这是一步跨越,也是一次考验。合作社里鸡舍、饲料、切嘴机、防疫用品等一应俱全,2名贫困户在合作社担任技术员,脱温、喂料、断喙、防疫、控光、控温等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

“第一批种蛋出小鸡的那天晚上,我几乎没睡觉,每隔一个小时在孵化机里捡一次小鸡,生怕哪个细节没做好让之前的20多天辛苦白费”。技术员李昌兴一边清理鸡粪,一边说道。

除了培训贫困户当技术员,范家坪村还计划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有养殖意愿的农户,不仅价格优惠,而且送“货”上门,本地孵化的鸡苗品质也有保障,比外来鸡仔适应性更强,成活率更高,更受本地群众青睐。

截至12日,已经有40余户村民在合作社预定鸡仔5000余只,仅仙姑洞村农户焦成龙一人就预定了2000只鸡仔。目前,合作社也在积极向外拓展鸡苗销售渠道,横向延伸孵化产业链条。打响槐树土鸡品牌,丰富槐树土特产内涵,正是合作社的下一步目标。

“我们将对养殖小鸡的贫困户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奖励,最大限度的延续帮扶政策,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该场党委书记郑荣平说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