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是“三皇五帝”之“五帝”中继黄帝后的第二帝。据史料记载,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时年二十岁。关于“五帝”,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司马迁则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两种说法多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点,那就是均将黄帝和颛顼列入五帝之中。后世多采用司马迁的说法。
“黄帝娶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山海经·海内经》。意思是说,黄帝娶妻雷祖(即发明养蚕的嫘祖)生了昌意,昌意可能犯了过错,被贬謫到下方的若水(今四川境内),生了韩流,韩流的长像很奇特,长颈小耳,人脸猪嘴,麒麟的身子,两条腿骈生,猪足,娶了淖子氏女儿阿女做妻子,就生了颛顼,颛顼是黄帝的曾孙。在历史上颛顼是继黄帝为帝王者。
“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曰高阳。”——《大戴礼记·五帝德》。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 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史记·本纪·五帝本纪》。意思是说,颛顼帝高阳,是黄帝孙子,昌意的儿子。他镇静深沉而有智谋,明白通达而知事理。他种植各种作物以尽地力,按时行事,顺应自然,调理五行之气,教化民众,斋戒沐浴,虔诚地祭祀天地神灵。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史记·五帝本纪》。
意思是说,颛顼向北到达幽陵,向南到达交趾,向西到达流沙,向东到达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各处山岳河流的神,凡是太阳所照临的地方,没有谁不服,不归附他的。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国语·楚语》。意思是说,传说原来天和地是有道路可以交通往来的,天上有个恶神叫蚩尤的,偷偷下地上扇动人民造黄帝反,到了颛顼继承了帝位,他便命他的孙子大神重和大神黎把天和地的道路隔断,并委任大神重专门管理天,大神黎专门管理地。“黎民”一词可能就是这样得来的。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山海经·大荒西经》。意思是说,老童是颛顼的儿子,祝融是颛顼的孙子,太子长琴是老童的孙子,颛顼的曾孙。他居住在西北海外的榣山上,开始创作出种种美妙的歌曲来。据此推断,太子长琴应是音乐始祖。《山海经·西次三经》:“神耆童……其音常如钟磬。”称老童说话的声音常常像敲钟击磬,很有音乐的韵味。
“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山海经·大荒西经》。意思是说,当大风从北方吹来,地下的泉水因为北风劲吹而涨溢出地面上,这时,蛇就变化成鱼,已经死去的颛顼就趁着蛇化为鱼的时机,灵魂附在鱼的身上,死而复活。传说复活的颛顼,他的身体半边是人、半边是鱼。
“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意思是说,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登位,他就是帝喾。
据专家考证,郧西地区的远古先民,应该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他的最早活动在黄河中游今河南新郑一带,后来逐渐南迁,其中一部分就在汉水中上游定居下来,形成庸、麇、彭几个部族。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就说:“楚之先祖,出自颛顼高阳氏。”屈原在他震铄古今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离骚》篇首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自豪而坚定的认为自己是颛顼的后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