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先辉
(1918-1998),陕西省镇巴县人,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便衣队班长、副排长,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交通队排长。1935年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太岳军区第54团、第72团团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上党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72团团长,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12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湖北两郧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9军55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了豫北等系列战役。
1947年随陈谢大军渡过黄河,挺进豫西、鄂陕,在郧西等地创建了根据地。在四面环敌、敌优我劣、环境条件异常艰苦、与上级不能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独立作战,紧紧依靠郧西人民群众,努力发展壮大队伍,战胜了各种困难,很快站稳了脚跟,建立了革命政权,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对敌作战。1947年郧西解放,付先辉率军捣毁了盘踞在东北部赵川地区石洞子的土匪恶霸。1948年率军攻打了均州城、草店镇。1949年5月在竹溪关垭子战役俘获敌144师师长符树蓬。郧西解放后,一时间土门镇成了陕南、鄂西北地区的“小延安”,付先辉邂逅了郧西县城革命女青年王玉蟾,建立了恋爱关系。1949年5月,步兵55师师长符先辉指挥部队西进作战,路过郧阳,送王玉蟾一支高级派克自来水笔作为定情之物。1950年春天,率部进驻汉中地区,两人在汉中喜结良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9年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陈野苹
(1915—1994),原名陈荣檀,四川冕宁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四川省冕宁县的第一位中共党员。1935年曾任中共冕宁县工委书记,冕宁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抗捐军政委,1937年任四川华(阳)仁(寿)特支书记,中共庆符书记,1939年任中共江北县委书记,泸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书记,广安中心县委书记。1943年7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6部党支部书记。1945年四川省委组织部,新华日报工作。后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党务组研究员、在川干队政治处工作,中共两郧地委组织部副部长。
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大反攻,四纵十二旅创建了豫陕鄂边区根据地,郧西一时成为陕南、鄂西北地区解放斗争的中枢和政治军事中心。1948年2月,300多人的川干队(代号“长江支队”)从山西临县三交镇出发,原定随刘邓大军入川,解放西南。1948年6月抵达郧西土门,中央指示“暂不入川,留陕南四分区工作待命”,故川干队奉命在鄂陕地区工作待命一年零三个月,陈野苹(时名田家英)时任两郧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他们在郧西正确贯彻党的新区政策,特别是及时纠“左”,停止了“急性土改”,加强武装斗争,打击敌军残余力量,发动人民组建反蒋统一战线,创建了地方干部学校、陕南公学等,巩固了鄂陕边解放区的政权。1949年7月川干队奉命入川。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干部处长等职。1983年2月至1984年4月任中组部部长,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是中共十二大代表,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8月17日北京逝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