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郧西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下,牢记红色历史,发扬光荣传统,不负老一辈革命者众望,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克难战困,团结拼搏,努力改写郧西贫困历史,使郧西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1978年底,郧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50元左右,经济发展位于全国593个贫困县之一,位于全省36个贫困县中的12个特困县之一,即吃粮靠供应,财政靠国家补贴,人民生活处于温饱线以下。据统计,自1953年至1978年的26年间,购销相抵,纯吃国家供应粮4337万公斤,共用财政补贴15279万元,年均463万元,共用国家救济款2378万元,户平237元,群众累计超支、欠款及国家贷款共1700万元,户平170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的改革春风给郧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全县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发展上来。1981年全县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到“六五”末,全县彻底甩掉年年吃供应的“帽子”,基本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实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大变革。另一方面得到了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使郧西获得了更多的被支持或发展的机遇。1987年6月12日,在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及曾经在郧西战斗或工作过的老革命、老领导程子华、汪锋、郭述申、陈先瑞等各级领导倾情关怀下,郧西县被列入革命老根据地县和国家重点扶贫县。1994年、2000年又先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扶贫县。随之全县上下扶贫开发战鼓不息,希望工程、烟叶“造血”工程、黄姜皂素开发等一个个各级各类扶贫项目情注郧西,倾云郧西。各类人士的热血资助,郧西人民的艰苦拼搏,使郧西终于摆脱贫困,冲出了贫穷低谷。至2012年底,全县50余万人口中,有近40万人口已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全县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350余万元,到2005年至今连续8年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前为50元左右,到2012年增长到4000余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一个和谐、富裕、幸福、文明的郧西将指日可待。郧西红色的革命历史丰碑将更加鲜艳夺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