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解放军突围部队在此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1947年7月,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领中原五师北路突围主力部队打败国民党30万大军围追堵截,胜利实现中原突围,与陕南游击队会师后,遵照中央指示,在鄂陕交界,开展游击战争,开辟豫鄂陕敌后根据地,以牵制大批敌人,有力在外线配合华北、华东正面战场的作战,由此拉开了解放战争帷幕。9月22日,豫鄂陕军区正式成立:文建武为豫鄂陕军区司令员,汪锋为政治委员,陈先瑞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方正平为副政治委员,张树才为政治部主任,夏农苔为政治部副主任,魏国运为参谋处长。9月24日,中共豫鄂陕军区委员会成立:汪锋任书记,文建武、陈先瑞、方正平、张树才、夏农苔、魏国运为委员。李先念宣布了各分区所辖地域和干部配备(豫鄂陕边区党委和军区成立之后,中原局、中原军区负责人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戴季英先后奉命回延安)。10月上旬,豫鄂陕边区党委在蔡川上庄坪(今属丹凤县)会议后,各地军委、军分区的领导成员有所调整:汪锋兼任豫鄂陕行政公署主任,陈守一任行政公署秘书长,各分区配备专员、副专员。至10月底,豫鄂陕边区已建立5个地委、军分区和4个专署、20个县党、政、军机构,游击武装发展到5000余人,豫鄂陕根据地已初具规模。郧西时属率先开辟的地区,分别划为豫鄂陕边区第1、3两个分区的山郧镇、镇郧旬、郧山、郧商等5个县级政权管辖,先后在3个区、9个乡、12个村建立了人民政权,活动范围达3400多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7.5%,人口近2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6%。期间在郧西周边活动的主力36团、45团和郧商、郧山支队在谭道鹏、刘山等带领下,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先后取得了攻打艾家洞、夜袭祖师殿、奇袭金銮山等战斗的胜利,足迹遍布郧西的山山岭岭。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3月,历时8个月,是中原突围部队在豫鄂陕边历尽艰险,奋勇杀敌,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战斗岁月。此时正处于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粉碎其“全面进攻”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蓄意造谣和诬蔑,对交通和物资实行严密封锁,使中原突围部队初到鄂陕边时,面临军需物资匮乏的严重困难局面。但是,战斗在豫鄂陕边的中原部队广大指战员,在大力发展地方武装,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寻机打击歼灭敌军的同时,按照中央“争取群众,团结群众和依靠群众,是创造根据地、争取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的指示,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政治主张,广泛深入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反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实行减租减息,引导发展生产,打击封建经济剥削势力,减轻农民负担,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参军参战和支前的积极性,壮大人民的力量,扩大军队的社会基础,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敌之“清剿”创造有利条件。部队官兵处处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所到之处,严明纪律、秋毫无犯,主动为乡亲们担水、劈柴、扫地、做饭、耕种、收割、站岗放哨等,亲如一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子弟兵爱人民”的深刻内涵,不仅深得人民的信赖,而且点燃了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胜利、渴求解放的激情,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由开始的不敢接近到主动接近并积极参军参战,热情为新四军服务。郧西是豫鄂陕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郧西人民也处处视红军的传人—中原部队为亲人。在严酷的斗争和物资供给奇缺的恶劣环境中,郧西很多人民群众包括进步的开明绅士,如明平新、谌登兰、丁本秀、吴茂珠、张祖恩等舍生忘死,不顾杀头抄家的危险,主动积极为部队送情报,当向导,站岗放哨,购买布匹物资,救护伤员等,以极大的热情,尽其所能,支持中原部队工作和战斗,共同打击、消灭敌人,为中原部队在郧西、在豫鄂陕边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支援解放区正面战场作战,迎接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赞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