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成:退休不退志 扶贫献余晖

编者按:退休不退志,他一刻没停歇过对社会的奉献。扶贫献余晖,他不顾年迈身躯和病痛折磨,把乡亲们的事捧在手上装在心里。为了带领父老乡亲实现脱贫致富梦想,他四出奔走,牵线搭桥,汇聚扶贫济困的强大社会力量。筹资架桥解决村民过河难,带动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捐资助学让更多孩子圆上求学梦……老骥伏枥,他服务人民永向前。

王显成获得 “郧西县2017年度精准扶贫十大模范”荣誉称号。

郧西在线讯 十堰日报 记者 全正 特约记者 杨洪霞 报道:9月27日,大雨滂沱,在郧西县城街头,记者见到了刚在医院打完吊瓶的王显成。他告诉记者,自从患了食道癌后,他的身体不再硬朗了,遇上点头痛感冒就得吃药打针。“得赶紧好利索了再去黄土梁村看看,最近县里扶贫到了紧要关头,村里不能拖了后腿……”王显成说。

深孚众望退休干部再启程

“他就是我们编外的村干部,一心一意为村里办实事。”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党支部书记胡朝柱说。

胡朝柱口中的编外村干部,就是郧西县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王显成。

王显成现年75岁,1966年入党,2005年退休。退休后,他一刻也没停歇过对奉献社会。他不顾年迈的身躯和食道癌的折磨,帮助贫困农户奔小康,心里始终装着乡亲,时刻把乡亲们的事捧在手上,装在心里。

黄土梁村是全省重点贫困村。2015年,黄土梁村党支部经过实践探索,准备组建乡亲扶贫协会,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得知消息后,正在郧西县城养病的王显成第一个回到黄土梁村。“我是土生土长的黄土梁人,扶贫工作我责无旁贷,我很乐意为乡亲们服务。”王显成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黄土梁村党支部书记胡朝柱。

2015年10月16日,郧西县首个乡亲扶贫协会在黄土梁村成立,多年来一直热心于扶贫事业的王显成,因其热心和奉献精神,众望所归当选为第一届协会会长。

协会成立后,王显成为黄土梁村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四处奔走、牵线搭桥。他与协会其他成员一起,对黄土梁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创业成功人士等能人乡贤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登记,向他们宣讲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加入协会,协同参与扶贫济困,得到了积极响应。

走访摸排脱贫攻坚不漏人

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王显成充分发挥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起草了《黄土梁村乡亲扶贫协会章程》,将协会的宗旨、机构性质、工作职责、业务范围等进行了具体规范。

他不顾年迈多病的身体,走访该村贫困户,详细了解各个家庭情况,询问他们的生活打算,随后如实进行登记、造册,立卡,掌握贫困户基本信息。

从郧西县城到观音镇黄土梁村有30多里路,坐车需要40分钟,王显成担任乡亲扶贫协会会长以来,每天都在这条路上往返奔波。他退休后的收入并不高,而且治病需要花费巨额的医药费,但他从来不麻烦任何单位和个人,每次都是自己掏钱坐车,一路颠簸到黄土梁村开展工作。

到村工作,村干部们极力挽留他吃工作餐,他坚决不同意,要么跑到老家的亲戚家随便“蹭”点儿,要么饿着肚子赶回县城。看到他劳累憔悴的样子,儿女们都劝他保重身体,在家颐养天年,可他总是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心头始终有着一份浓浓的乡情、乡恋。只有乡亲们富裕了,才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

精准施策攻坚克难迎头上

王显成召开观音镇黄土梁村乡亲扶贫协会年终总结会。

扶贫重在精准施策,要将资源和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解决贫困户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

王显成担任乡亲扶贫协会会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困难群众过冬难问题。协会会员捐款建立了8万元的扶贫发展基金,解决扶贫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王显成组织会员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的真情帮扶。2016年春节前夕,协会按照每人10公斤大米和5公斤油的统一标准,走访慰问72户“双保户”74人。因王显成年龄较大,且身体不好,协会成员都要求他不要参加帮扶,可是老王不乐意,“我是会长,我要带头。”于是,他给自己“安排”了两户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贫困户於德平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当年就实现稳定脱贫。

黄土梁村有两条河流经过,600多村民被河流阻隔,极大地影响了村民行路安全和生产发展,特别是汛期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窘境,看到群众渴望的眼神,尽快解决当地群众的行路难题,也成了老王的心头大事。

为了建桥修路而到处奔波,王显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走几步路,就出不来气,爬个五层楼要休息三次。”跑企业、走访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王显成凭着自己的人脉,成功“化缘”,为该村修路争取到100吨的水泥赞助,修通了一公里水泥路;在政策范围允许内,从相关单位筹集28万元资金,架起了三座共计120米长的过水路面桥,乡亲们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修桥之初,一组村民陈明红说:“架桥真是村里最大的好事儿,我愿意捐款一万元支持。”

该村贫困户许德军说:“为了卖菜我冬天过河掉进水里,全身湿透,如今桥架起来,我卖菜方便多了,感谢王老为村里做的好事儿。”

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扶贫是王显成“扶贫岗位”上另一个重点。面对日渐衰弱的身体,王显成顾不上养病,多次呼吁能人乡贤捐资助学。

王显成了解到黄土梁村小学没有电脑,学生们无法学习计算机知识,也无法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他联系到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付杰为黄土梁村小学捐款10万元,购置了28台电脑设备。

学校的陈老师说:“现在孩子们可以像城里学生一样上电脑课了,这拓展了他们的眼界。”

二年级学生许燕燕高兴地说:“我们学看图说话的时候,老师用电脑给我们看了很多图,这些图都是书上没有的,感谢王爷爷为我们做的一切。”

王显成还组织协会关注困难学生,前后共捐助了14名因家庭困难没钱上学的学生。家中因病致贫、考上吉林大学的汪鑫说:“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多年努力没有白费,忧的是家中实在无法负担我的学费。多亏了王老发起的救助,使我能顺利上学。”

老骥伏枥服务人民永向前

刚刚出院回家的王显成放不下村里的事儿,用本子记下村里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走进黄土梁村,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新楼房,一条条平整的硬化道路通往每家每户,小轿车、大卡车、中巴车、公交车不时从路上驶过……

协会成立以来,王显成与其他成员一道,积极履行职责,定期开展座谈洽谈、市场对接、走访慰问、牵线搭桥等活动,不计回报,不辞辛苦,服务群众,积极引进农业企业、能人技术、开发项目,推动协会的发展壮大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通过协会带动,目前黄土梁村已建成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该村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与黄土梁村155户贫困户603人签订帮扶承诺书,通过抵押或担保方式帮助18户贫困户向金融部门争取贷款33.5万元。该村60%以上的贫困人口通过扫帚专业合作社带动增收脱贫。

王显成介绍,村里将按照 《郧西县扶贫对象脱贫出列验收办法》,把村子建成美丽乡村和“四确保、九有”贫困村出列样本村。“四确保、九有”即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确保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确保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提起未来全村脱贫后的美丽画面,王显成饱含深情:“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干部,让父老乡亲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是我晚年最乐意做的事情。”怀着共产党员的初心,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王显成身退心不退,他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党员干部和群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