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县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的召开,为郧西服务支点、建功支点指明了方向,吹响了二次创业、跨越赶超的号角。为全面展示各地各单位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推动各项工作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生动实践,郧西县融媒体中心即日起推出《聚力建功支点 推进二次创业》专栏,今天刊发《郧西打造“智慧渔光互补”立体生态产业模式》。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智慧渔光互补”模式,将光伏发电与设施渔业有机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立体生态产业模式,成功实现“一水双收”的增值效益,为推进二次创业、打造山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样板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走进十堰郧西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夹、土门养殖基地,只见大棚顶部,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绿色电能,通过附近变压器低压端直接并入国家电网,打造出“山区智慧渔光互补”立体生态产业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已在重点设施渔业基地累计安装光伏板3000多平方米,总装机容量达20兆瓦。据测算,这些光伏设施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22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两万吨,在为地方能源结构优化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绿色动能”。


除了“棚上发电”的创新实践,该县还在“棚下养鱼”环节实现智慧化升级。全县已建成覆盖168个鱼池的渔业(渔政)数字化管理系统,布设前端感应装置384个,借助物联网和5G技术,开发并推广运用渔业数字化APP。如今,养殖主体只需在手机上轻轻操作,就能完成远程投喂、补水、控温、增氧等一系列养殖管理工作,充分提高养殖管理效率。

“智慧渔光互补”项目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全县年产特色水产品1000多吨,渔业产值突破1亿元;光伏发电产业年收益达1000余万元。这种“生态+产业+智慧”的融合发展路径,既激活了水域资源的多元价值,又为全县产业创新发展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
全媒体记者:汪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