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郧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7月9日和8月7日两次暴雨重创,导致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遭受不同程度影响。面对灾情,县农业部门迅速启动抢修、抢排、抢种、抢防、抢赔“五抢”措施,通过分类修复设施、精准田间管理、高效补耕抢种、全域防控次生灾害、保险信贷双轨纾困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全面恢复灾后农业生产。
暴雨后,面对2329个受损菇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摒弃“一刀切”的简单方式,实行“一基地一方案”精准处置,对于全毁的大棚,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程序规范处理,确保资产处置的公正透明;对于外棚变形的基地,巧妙地将可用材料循环利用于养菌基地,既节约资源,又降低重建成本;受损设施渔业则依托“主体自救+部门兜底”机制推进恢复,农户自行修复鱼塘23处,推广中心协调增氧机、发电机等设备及72万尾高存活率鱼苗,助力渔业8月底恢复生产。
在水毁农田整治中,我县优先修复灌溉渠、河道护砌等关键设施,通过大型机械疏通主干河道破解排水难题,组织人工突击队清理田间沟渠排水死角,目前已完成2.32万亩农田清淤工作。
抢种工作关乎农时,更承载着农民的希望。针对不同作物受灾情况,农技人员迅速调配萝卜、白菜等短季菜种,调集4支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翻耕,每个受灾村至少安排一名农技员蹲点指导,全力推进绝收地块的补种、改种工作。目前,1.36万亩绝收地已重新种上作物,香口乡1000余亩绝收田变身蔬菜基地。
观音镇纸槽村村民吴青山介绍,8月8日洪水退去第二天,我们就迅速开展自救,把能收获的玉米、花生及时采收,将秸秆清理后提供给养殖大户,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灾后病虫害易发多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迅速组建12支专业飞防队全域喷洒生物农药,并依托45个虫情监测点实时监控,使伞河流域玉米螟虫害防控率达到100%。同时,畜牧疫病防控同步推进,通过圈舍消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圈舍修复等措施,为养殖业恢复筑牢安全屏障。
水产实验站工程师陈功元告诉记者,暴雨洪水过后,水质发生一定变化,我们第一时间下沉指导养殖户用硫酸铜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改良水体环境,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为帮助农民尽快重拾信心,农业部门联动大地、人寿、人保、长江四家保险公司开通“定损即赔”绿色通道,通过全流程优化助力赔偿款快速到账,为农民注入了恢复生产的“强心剂”。目前,各保险公司已对投保的损毁茶园、水稻、玉米、生猪、马头山羊等完成部分赔付,累计挽回损失5100万元。
如今,走进我县田间地头,清淤后的农田新苗破土,修复后的菇棚菌棒焕然一新,鱼塘再现鱼跃碧波的生机,灾后的田野重焕丰收希望。
全媒体记者:张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