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院开展“采一味本草 守一脉传承”活动

 通讯员金汉婵报道:为进一步传承和探索中医药文化的深厚根源,提升医院青年干部对中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4月26日,县中医院20余名团员青年职工,深入城关镇乾兴寺村打麦沟,开展“采一味本草 守一脉传承”活动。

当天早上7点,大家带着镐、铁铲、修枝剪、标本夹等采挖工具,集中从医院出发,前往乾兴寺村,然后沿着打麦沟崎岖的小路前进,深入茂密的山林,沿途寻找、辨认并采挖道地中药材。

“地榆也叫黄瓜香、玉札、山枣子,为蔷薇科植物,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谢茂兵从药材生长习性到药物功效现场教学,青年职工们边学边记,聚精会神地辨识,全神贯注地聆听,互相讨论各类草药的习性,并积极地向老师询问各种草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采挖活动结束,青年职工们齐聚国医馆,开启标本制作。“标本制作需经过整理、压制、固定、装裱等多道工序。我们先将采集的植物洗净、修剪,按照自然形态摆放于吸水纸上,再用夹板固定压实。”活动现场,医师陈顺俭从药材的精细预处理,到压制标本时的平整对齐,再到标签书写的规范工整,每一个步骤都严格要求。大家精心调整叶片姿态,用棉线固定药材位置,制作标准完成每一份标本。

“以前只在课本上认识药材,今天亲手采挖、制作标本,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不仅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扎根于自然的生命智慧。”参与活动的青年药师刘娟说。

中草药的辨识、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足践不如手辨。此次活动,让青年医务人员走出诊室,亲身经历了寻药之难、遇药之喜、识药之用、辨药之得,将临床和实践相结合,为青年干部搭建起“学思践悟”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