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农业农村局以“一二三四五”服务支点建设

 通讯员 甘晓燕 报道:3月15日,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召开持续提升能力作风,全力服务湖北支点建设推进会议,部署今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局上下紧跟省、市、县步伐,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推进整体提升。明确今年将聚焦“一个中心、两条底线、三个重点、四个关键、五种能力”,推动“三农”工作落地见效,为“支点建设”守好“战略后院”、筑牢“压舱石”。

“一个中心”就是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见实效。全面履行县委农办牵头作用,通过召开会议、实地查看、督促整改落实等方式,督促协调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力争强县工程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等各项工作位居全省、全市前列。

“两条底线”就是要在“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上守底线。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确保全县粮食生产面积达55万亩、产量达2.6亿斤。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积极开展产业就业帮扶行动,完成五年过渡期各项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个重点”就是要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上出实绩。加快建设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用好天河双鹰食用菌产业园、智慧绿谷(食用菌)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建设马头山羊种源保护基地、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菜篮子”供应基地等优势产业集群,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菇多多”“渔多多”供应链建设,实施标牌、品牌、名牌、王牌梯次培育机制,积极融入“武当山茶”“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增强农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六件事”,大力推进“六无乡镇”建设,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全域推广厕所革命“321”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五治”融合模式,健全“一约四会”运行机制,推广村民议事“四有”模式,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凝聚共同精神力量。

“四个关键”就是要在“经济指标、项目招商、深化改革、绿色发展”上有突破。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总产值以及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这3项主要经济指标摆在突出位置,从年初做起,攻坚克难,逐个击破,紧盯目标抓调度,紧盯项目抓进度,紧盯产业抓质效,确保农业总产值达60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3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73元。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聚焦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现代种业提升等重点工程,谋划、储备农业项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镇试点和整村试点。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生态净化”总思路,培育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地膜农药瓶化肥袋回收处理的新业态,着力打造绿色净土、肥田沃土、美丽乡土、家园乐土。

“五个意识”是指要在“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五个方面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能力,自觉把重点工作和每一项具体任务,融入支点建设的大局中,自觉在大局中找定位、找作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坚持将“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标准贯穿工作各个环节,推动工作质量、效率双重提升,做到完成必完美,出手必出彩。进一步提高落实本领,深化破冰提能、实践强能,穿透式、一线式、闭环式抓落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争先进位的排名、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努力把普通工作做成特色、把优势工作做成精品,在支点建设中多出力、多担当、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