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0万元!订单经济拓展群众致富新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香口乡海涛农场温室蔬菜大棚,一股清新的蔬菜香气扑面而来翠绿的上海青,在日光的轻抚下茁壮成长采摘、搬运、装车……村民们穿梭于大棚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这里是海涛农场专业合作社的核心基地,也是订单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这里的蔬菜不仅直供本地市场,还销往十堰乃至周边县市,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海涛农场负责人郑海生正忙碌地穿梭在大棚间,组织工人采收上海青。从采摘时的精准动作,到分拣时的仔细筛选,再到装箱上秤时的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他都全神贯注,确保蔬菜品质上乘。“我们现在主要种植上海青、奶白菜、生菜等蔬菜,总面积有一百多亩,每天能产出大约2500公斤,主要供应于本地商超、学校,以及十堰的食品加工厂,年收入500万元左右。”郑海生介绍道。

“订单经济”不仅让蔬菜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也带动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香口乡通过蔬菜产业,带动周边30余户居民就业,年均收入达两万元。“在郑老板这里打工,每天一百块钱,待遇很好,赚到钱的同时又能在家门口照顾老人和小孩。”家住上香口村村民许东方非常满意。

订单模式即企业提供市场渠道,合作社负责规模化生产的农业产销模式,既保障了产品品质,又稳定了供应链。我县将订单经济纳入乡村振兴“六大产业链”,通过补贴、技术培训等政策引导。2025年,全县发展订单经济的经营主体共269家,覆盖18个乡镇,综合产值预计9400万元,实现农民“种有定向、销有方向”,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