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视点】用好一方好水 壮大设施渔业经济

生态渔业是郧西六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链之一,近年来,郧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生态、智慧”发展理念,用活一方好水,发展设施渔业走出了一条“全民护水、一库清水、发展活水到百姓富水”有效转化新路径。

今天的《郧西视点》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探寻郧西是如何以绿为基、以智促养、以融补链、强链富渔实现生态渔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

郧西水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河流125条,年平均流量10.3亿方,可利用水量24.3亿。两年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将郧西列为鄂西北名优水产种苗繁育的首选地。

为推动名优水产种苗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发团队还研发出了在水中亦浮亦沉的“悬浮饲料”,将鳜鱼驯饲成功率有效提升至80%以上,这项技术不仅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2019-2021年湖北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项目验收,还满足了鄂西北地区翘嘴鳜、大眼鳜等优质健康的种苗需求。目前,郧西已建成土门家竹亲本孵化基地2000平方米,孵化池25个500立方米,建成城关小河名优水产繁育基地150亩,成功孵化翘嘴鲌、鳜鱼种苗6亿尾。

种苗好,更要会养殖。为全面提升生态渔业养殖技术,郧西通过建立“产学研用”新机制,引进核心技术人才,与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深度合作,和武汉市农科院签订了技术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水产养殖专家工作站等,实现了郧西数智化养鱼技术从好苗到养好的转化。

河夹镇箭流铺村数智渔业养殖基地,建有陆基养殖圆池25个,养殖水体2.5万方,养有翘嘴鲌和鲈鱼。运用数智化养鱼技术以来,日常聘用的喂养工人仅两名。

运用物联网和5G技术,郧西在六郎乡、河夹镇、土门镇等设施渔业基地建立生态渔业数字化平台,安装了配套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仪器,对温度、溶氧、氨氮、PH值和亚硝酸盐等养殖核心指标进行自动监测、预警,让生态渔养殖不再有淡旺季之分,告别了“靠天吃饭”。养殖主体通过手机远程投喂、补水、控温、增氧,实现自动化无人喂养管理。

现在,郧西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已建成河夹箭流铺生态养殖基地、土门上坪生态养殖基地、六郎康家梁生态养殖基地、涧池乡风景村大泥河生态渔养殖基地等基地39个,大水面渔业养殖基地3.3万亩,设施渔业水体37万方以上,实现生态渔业综合产值15.32亿元。

鱼苗有了保障,养殖技术得到了提升;郧西又在生态渔业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河夹镇数智渔业养殖基地,率先在全县开展了“渔光互补”的绿色生态复合养殖模式。

棚上发电、棚下养鱼,“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郧西在设施渔业基地上安装光伏板3000多平、装机20兆瓦,通过“渔光互补”的养殖模式,年提供绿色电能22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万吨。河夹数智渔业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55.78万度,生产自用11万度,余电上网144.78万度。

今年9月,土门镇上坪设施渔业养殖基地又引进冰鲜及鱼糕(丸)等加工生产线各一条,加快了郧西生态渔业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

郧西还大力推行鱼藕共养模式,在关防乡沙沟村、夹河镇陡岭子村及土门镇关帝庙村建成“鱼藕共生”示范基地750余亩,以“种藕为主、种养结合、稳产增效”为原则,实现“一水双收”“一田多用”,户均增收1万余元。

如今,通过整合资金、资源等要素,郧西培植市场主体35家、小型个体养殖户100余家,培育渔产品加工企业2家,形成“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带动种苗产值3亿元、养殖产值11.63亿元、加工产值7000余万元。培育翘嘴鲌、鲈鱼、鳜鱼等鱼种20多类,带动就业4700余人。

全媒体记者:邹映玲 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