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甘晓燕报道:10月24日,在土门镇六官坪村湖北鑫农生态科技公司,一条生产线正在运行,刚刚收购回来的玉米秸秆投入机器后,经过粉碎、混合、烘干等程序,生产出颗粒饲料。
公司负责人王顺美介绍,他们以每吨700余元的价格收购秸秆,经粉碎加工后,再以每吨2000余元的价格售出,每吨能赚100元至200元。
王顺美从部队退役后,在家乡从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郧西县马头山羊养殖。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他养的上千只马头羊一到冬天就面临吃喝难题,库存的野生牧草捉襟见肘,只有花钱从外地买,这样成本高了,利润微薄。
为此,该公司联合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将50%-70%的水稻、小麦、花生、玉米、油菜等大宗农作物秸秆和30%-50%的玉米、豆粕等精饲料,按照牛羊各个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设计配方,成功研发出马头山羊羔羊料、母羊料、育肥料等系列成品颗粒料,突破了山羊养殖中营养不足的技术瓶颈。“羊秸秆型全混合颗粒饲料配制与饲用技术”立项为湖北省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秸秆和玉米秸秆添加比例达60%、水稻秸秆添加比例达30%、油菜秸秆添加比例达15%,对肉羊生长、性能、肉质均不会带来显著影响。通过经济效益分析,使用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模式养殖的山羊平均日增重超过130g,而常规饲喂方式(精粗分饲)的山羊平均日增重只有70g。
“与传统的牧草饲料相比,经过科学配比的秸秆饲料,能够更好满足马头羊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王顺美说,采用混合饲料喂养马头羊,既能确保羊将饲料全部吃完,降低浪费,又能保障其均衡成长,使马头羊比普通羊提前一个月达到出栏标准。
今年,该公司按照“农户+秸秆经纪人+市场主体+企业”模式,与土门镇、香口乡等周边4个乡镇的市场主体、种养大户、散户签订农作物秸秆收购协议,已收购农作物秸秆5000余吨,制作青(黄)贮饲料3000余吨,颗粒饲料2000余吨,饲养马头山羊2500余只。
对秸秆直接还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按30元/亩给予补贴;对年收储转运秸秆200吨以上的“经纪人”或市场主体,按55元/吨给予补贴;对收、储、运、用秸秆一体化利用市场主体,按110元/吨给予补贴……
我县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健全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推进秸秆直接还田和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有效解决饲料短缺、面源污染治理等矛盾。
同时,我县重点推进秸秆青黄贮、膨化、压块等饲料化高效利用,促进秸秆利用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层次迈进,让生态“包袱”逐渐变为绿色财富。据统计,今年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可达94%,其中“饲料化”利用占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