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镗孔、攻丝、铣削……近日,县精诚汽配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一个个刚刚走下生产线的零部件整齐摆放,工人们正娴熟地将其组装成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这批订单总价值上亿元,生产完成后将发往海外。
“我们利用乘用车差速器壳体、轻量化汽车前轴承盖、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3项专利,获得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精诚汽配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毛毛高兴地说,在企业扩大生产急缺资金的紧要关头,这笔资金是“及时雨”。目前公司月均新增2.5万件订单,增加销售收入130万余元。
“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我县探索把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贷款,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而且激发了民营经济主体创新活力,提升了民营经济“含新量”。精诚汽配有限公司先后自主研发项目48项,获湖北省科技成果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
我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做法,激发了更多创新主体的创造力,让专利、商标等一批知识产权从“一张白纸”变成“真金白银”。前不久,十堰真武酒业有限公司把商标当作资产进行盘活,利用“秦楚関”商标质押获得了50万元贷款,解决了公司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除了传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外,今年,我县首单知识产权实缴注册融资项目成功落地,帮助米铎先进湖北科技有限公司用17件石墨烯等先进新材料发明专利,顺利完成10亿元知识产权实缴注册资金登记,刷新了全市知识产权运用新纪录。
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让企业无形的知识产权变成有形资产。我县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提升干部服务企业的能力,引导干部深入一线、问需于企。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问题,探索推出多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站式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可实现“手机扫码办”。今年以来,我县已有17家民营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融资6000万余元,知识产权融资额同比增长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