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万台农机闹春耕

年之计在于春,春之好景在春耕。日前,土门镇家竹村小麦种植基地,2架无人植保机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机身下的喷淋头喷出白色雾化“营养餐”均匀洒向麦田,瞬间为小麦披上一层“防护衣”。短短十几分钟,20亩麦田已经完成施肥、防治。

“一次能装120斤药肥,可防治面积约10亩地,既减少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郧西海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操作员李传文边操作着无人机边介绍,无人机施肥打药具有快速起飞和机动性强的特点,相比传统的人工作业,可以减少追肥对小麦根系和叶片的损伤,同时有利于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气保水性。此外,无人机还可以解决种植大户因追肥周期长造成的氮肥挥发损失问题。

近年来,我县积极培育农机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将培育和壮大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探索无人机、播种机、小型轨道运输机等适用山区农机装备,为农民提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服务。

“去年,我们添置了拖拉机、玉米大豆复合播种机、玉米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农机设备,补贴了近5万元……”郧西海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海涛介绍,今年春耕期间,该合作社为周边1500余户农户提供耕作服务。

在河夹镇东寺村,祥运红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清华动作娴熟地驾驶着拖拉机翻耕土地,不一会,一大片沃土被平整均匀地翻起。

“以前用牛来翻耕田地,一亩地要3个多小时,现在用上了机械,不到半个小时,效率杠杠的。”村民张显平表示,今年准备种植10亩早春玉米,他联系了村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到5小时就完成了土地平整。

“‘大铁牛’耕地不仅作业效率高,翻耕土地深,泥土更细烂,易于庄稼生长。”李清华介绍,目前合作社有8名成员,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30余台,除了完成本社的150亩耕地,还能完成服务面积4000余亩,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了。

开春以来,我县组织近万台农机具助力春耕生产,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4.56%。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整地、播种等技术,开展服务指导2100人次,检修各类农业机械1800多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