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创新转化|湖北日报专访省人大代表王兵

1月30日,湖北日报第五版报道《传承荆楚文化精神 建设长江文化高地》,专访省人大代表郧西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

湖北是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是长江文化的集中涵养之地,文脉悠远、底蕴深厚。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自立自信自强,持续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培育新时代长江文化品牌,构筑长江文化高地。

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传承荆楚文化精神,建设长江文化高地”展开热议。

民俗文化  创新转化

王兵 省人大代表 郧西县委副书记、县长

天上七夕,人间郧西。七夕文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郧西民间成风俗。

“郧西七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我们努力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深度挖掘七夕文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将七夕文化创造性地转化成地方经济发展增长点。

我们连续14年举办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去年,这一已成品牌的文化旅游节,带动接待游客244.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5亿元。此外,旅游节期间举办的2023年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日暨郧西天河七夕经贸洽谈会上,31个项目现场签约,协议资金236.91亿元。

旗锣伞扇、八抬大轿、十里红妆……七夕前后,郧西县观音镇双石沟民俗村,有着红妆之韵、红妆之美的中式婚礼“十里红妆”民俗表演每天都会准时上演。

一批“牛郎庄”“织女坊”精品民宿,既让游客享受绿色低碳田园生活,又带动百姓增收。通过打造商业、旅游、文化等一体化的综合性文化商业街区,让七夕文化能感受、能带走、能消费。

同时,我们结合七夕爱情故事的相遇、相知、相恋、相处、相惜、相伴、相守的七个阶段,打造“南来北往·郧西做东”区域公用品牌,让七夕文化与地方品牌相得益彰,一批文创、农创、科创产品搭上七夕快车。

今天的郧西,已成为一个集七夕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自然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县,被授予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文化百强县等称号。未来,我们将继续把七夕文化融入城市与产业“双集中”发展,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做活浪漫经济,推动七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