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槐树林特场“身高”2米“巨型稻”试种成功

通讯员 程丽 报道:金秋九月,硕果盈枝。9月11日,走进郧西县槐树林特场内,成片的冷水稻田逐渐由“禾苗绿”转变为“稻谷黄”,让人眼前一亮。在该场槐树村2组50亩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里,10亩“身高”2米的巨型稻长势喜人,随风摇曳的黄金稻穗引人注目,吸引着往来游客频频驻足观赏。

“这个巨型稻是今年4月份由政府集中试种的,它的播种、收割时间与普通水稻基本同步,管护方式相同,其稻株比普通水稻高出1米左右,个高体大茎粗,抗倒抗旱抗洪能力强,亩产可超过600公斤,‘禾下乘凉’在槐树成为了现实!”该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汪浒向笔者介绍时说道。

据了解,位于湖北大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槐树林特场,境内沟壑纵横,山势走向多变,垂直落差大,生物资源丰富,年降雨量800-880毫米,年均气温12-15摄氏度,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孕育了天然的“冷水”。“气温低,冷水稻的生长周期在156天左右、口感佳,今年政府又先后引进了巨型稻、羊脂籽米、京西稻等几个新品种,目前长势都很不错。”正在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检查、记录冷水稻长势情况的槐树村“土专家”余学龙喜滋滋地说,“最近差不多天天都有人来我们村看这片巨型稻田,种了一辈子的田,以前都没看到过长得这么高,产量这么多的稻谷。”

近年来,该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大做优“两山+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把“好生态”变成“金饭碗”。依托湖北大梁冷水稻专业合作社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订单经济,实行“合作社+社员+市场”的经营模式,精心打造“湖北大梁”系列精品冷水米。

据统计,该场今年全域种植冷水稻1770亩,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580亩,冷水稻产量可达180万斤,目前已接到全国各地订单40余笔,销售收入预计达400余万元,将带动300余户群众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下一步,该场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守牢耕地红线,持续打造生态有机冷水米种植示范区,拧紧粮食安全“总阀门”,以绿色多元业态为郧西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