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口回族乡:“老带新”助力烟叶发展

通讯员 张方学 付颂锐 报道: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20日,地处鄂西北的湖北口回族乡虎头岩村到处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烟农们忙着翻耕土地、撒施肥料,机械的马达声,人们的吆喝声,乡间的鸡鸣声,田边的鸟雀声……合奏着春天的交响曲。

在种烟大户刘增银的烟地里,刘增银带着工人在用绳拉线做标记开沟,儿子刘庭勇在忙碌着用微耕机施肥起垄。他不时在地里转转,检查一下标准,“只有坚持烟叶生产技术标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烟叶!”不时和大伙交流道。

今年56岁的刘增银之前在外务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选择回乡发展烤烟产业,由于他勤劳、善学,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烟叶产量和质量都很好,收入也逐年增加。当他看到村里闲置的土地很多,多方面考虑,决定扩大种植规模,最近3年年均种植面积都在100亩以上。每年带动附近20户村民打工收入15万元以上。他的梦想是种烟规模稳定在100亩左右,实现收入30万元以上。

“现在比以前种烟轻省多了,整个生产过程基本可以靠机械完成。”刘增银向儿子拍了拍身边的微耕机,“不光耕地、起垄可以用机械,烟叶烘烤也可使用智能化的生物质燃料,只要根据鲜烟叶素质设置好参数,就能自动化进行,整个烘烤过程无需再多耗费人力和精力。就是打药也是无人机操作……”

近年来,郧西县烟草专卖局积极探索智慧化、机械化烟叶生产,落实试验示范、政策补贴等相关措施。目前全县烟叶机耕、飞防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智能化烘烤水平达到100%。与此同时,在湖北口回族乡推进烟叶全程机械化操作,成立了农机服务中心和烟农服务中心,大大降低烟农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

刘庭勇过去也从事过烟叶生产,知道技术性很强,没想到最近几年烟叶生产环节改进很多,听了父亲刘增银的讲解,不时地点点头,还是有些疑惑道:“要是像去年一样遭受冰雹灾害,不是要亏本了!”

“政府和烟草部门为我们买了保险,每亩地保底收入2000元。”刘增银接过儿子的话题解释道,“去年咱家烟叶受灾,保险公司就理赔了3万多元。”

2022年9月,正值烟叶丰收季节,刘增银家的100亩烟叶遭受冰雹袭击,损失很大。灾情发生后,郧西县烟草专卖局会同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到他家安抚,引导他家进行烟叶生产自救,并核查灾情、定损。

县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我为烟农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七个一”实施办法解决烟农的揪心事、烦心事,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去年共开展此项活动3次,帮助烟农解决问题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