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打造山地“菜篮子”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2月13日,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郧西召开,要求站在保障有效供给、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郧西县扛起责任,围绕“设施蔬菜抓提升、露地蔬菜抓特色、加工企业抓订单、落实政策抓增量”的发展思路,保面积、保产量、调结构,精心组织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拎稳百姓“菜篮子”,力争全年蔬菜产值达15亿元。

“西红柿生长势强,茎杆的每个节位上都会分生腋芽,而每个腋芽都能萌发成枝,开花结果。如果任其生长,就会消耗掉大量养分,造成落花落果,果形变小,产量和品质下降。”在县绿丰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夯土式日光温室大棚内,香口乡农业技术苏华兵正在指导工人及早摸叉。

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指导让基地负责人毕道涛信心大增,“专家讲的技术要点,一听就懂,肯定会有好收成。”他去年从山东寿光引进的反季节“圣尼斯”西红柿迎来了第二茬采摘旺季,“我这个夯土大棚每亩栽了6400株,目前平均售价稳定在3元/斤,采收期能一直持续到五一前后,按照第一茬销量计算,每株可收获8斤,一个夯土大棚一季产量可达5万余斤,产值可达16万元。”

小蔬菜,大产业。郧西立足资源优势,以设施菜、露地菜、高山菜、菌类菜为重点,聚焦基地建设、产品加工、主体培育、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重点环节集中发力,不断拓展蔬菜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连续五年获评全省“蔬菜主推技术示范县”“高效菜园建设县”荣誉称号。

蔬菜产业数字化、蔬菜基地智能化。郧西县还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在香口乡率先实施智慧农业项目,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对食用农产品实施“智慧监管”,真正实现“一屏观全域、一测知安全、一键控水肥、一扫溯其源、一网联市场”的现代化目标。

在郧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将切碎的西红柿放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中,很快一张农药残留的快检报告生成,结果显示为“合格”。基于快速检测和中心定期抽检,企业会打印一张“承诺达标合格证”和印有二维码的检测报告,贴在西红柿的外包装上,进入市场销售,消费者扫码溯源就可以得知这批西红柿的“身份信息”。

“农产品被贴上‘身份证’,追溯码可查来源去向,智慧监管保障舌尖安全。”该中心负责人袁根鸿说,率先在全市获得省级计量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双认证”资质,具备“检测、控制、溯源、培训”四大功能,已累计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4000余张,涉及农产品种类30余种。

“认真践行‘大食物观’,拎稳百姓‘菜篮子’。”郧西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立足“山地特色”基础,抓牢“优质生态”优势,丰富“蔬菜产业”业态,聚合人、地、钱、物等资源要素一体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去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7.02万亩、产量31万吨、产值13.4亿元。

全媒体记者:黄锐   通讯员 甘晓燕 任国军 

一审:黄锐

二审:祝文浩

三审:谢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