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安家乡长岗岭村穷则思变、破而后立,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探索出“一山一岭五条沟,沟沟有产业”的“沟域经济”发展路线,打造了山上林草、山坡果桑、沟底菌菜、河谷养鱼的循环产业链。
日前,记者来到长岗岭村,走进玻璃温室大棚,规划整齐,成片的各类蔬菜长势喜人、生机勃勃,村民段明田正在棚内忙碌着。
段明田是易地搬迁的新村民,自从村里天珍桑蚕菌科技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就一直在合作社务工,主要做一些除草、追肥的农活儿,离家近还不太忙。
年前正是合作社年底结算工资的日子,记者一行随段明田来到合作社财务室,看到工作人员在核算计件小票,查看记录账本,核算工人工资。段明田领取了两万九千多元的工资,内心很满足,他表示2023年还会在合作社做菌棒。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今长岗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当地特色,深挖地方资源,探索出了“沟域经济”发展新路子,让村民实现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长岗岭村党支部书记 毛德均:这条沟主要发展羊肚菌、水产、食用菌和香菇。菌种已销往房县、丹江、郧县、五峰,本县也有几个乡镇在这里采购羊肚菌,比如涧池、羊尾、上津。我们长岗岭村的经济模式就是山上搞畜牧、沟底搞水产、大棚搞食用菌。基本实现了沟沟有特色,沟沟有效应,真正使老百姓能够增收。
谈起长岗岭村的变化,毛书记感慨颇多。
长岗岭村党支部书记 毛德均:村里今年制棒50万棒,羊肚菌50亩,对外推广150亩,合作社产值达到500万元,人均增收五千元以上。计划在2023年制棒达到80万棒,羊肚菌本村发展100亩,对外推广300亩。我们保证技术、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增收,真正使老百姓在家有事干,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如今,走在长岗岭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村民的楼房鳞次栉比,户户有自来水,户户通电、通水泥路、4G网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安家乡乡长 黄琦: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庭院经济、订单经济”,长岗岭村作为乡村振兴“沟域经济”先行村,下一步,安家乡将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发扬先行先试、担当实干的奋斗精神,全面推广长岗岭村“沟域经济”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整乡推进,实现“条条山沟流金淌银,行行业业兴旺发达,家家户户增收致富”,为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贡献安家力量。
全媒体记者:周潞 毛雪 吴安轩
编辑:张鑫 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