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开展“幸福生活与美好环境共同缔造”是时代之需,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自今年5月份省委出台《关于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通知》以来,县医院乡村振兴工作队以活动为载体,协同推进 “共同缔造”工作。
从“替群众当家”到“让群众做主”
深入基层一线,摸清实情、了解问题、掌握需求,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群众“决策共谋”,才能把事情办在村民的心坎之中。县医院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实时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活动中,了解到马家大院沿线因地势较高,成为了今年的旱情的重灾区,在开展院落会与村民商议过后,最终确定了新建水窖的计划,而后用两周时间翻山越岭到二龙山、邱家山、杨家坪、乌龙山深处实地调研,最终在村民的指引下,在二龙山左侧的山沟发现了一处供水稳定,水源清洁的泉眼溪流。在积极向镇上申请获得审批后,请水利部门帮助修建了一个40方的水窖,让马家大院安置点沿线100余户群众都用上了清洁的山泉水。
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共同缔造活动之所以要广泛吸纳群众参加,除了能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之外,还在于在项目建设中能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在修缮新广场花园时,工作队要求建设方必须“就近用人,就地取材”,组织带动新广场安置点居民增加收入,同时,还鼓励新广场安置点居民投工投劳,协同支持非项目内的工作。在花园布局、花卉选种与走廊设计的施工过程中,时刻汲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参与感,动员群众提供花卉苗木种植在花园中,鼓励周围群众积极参加环境监督,劝阻晾晒衣服、制止小孩花园摘花等,确保人居环境设施让群众满意,激发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
从“单兵作战”到“共抓齐管”
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是评判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让群众满意的关键在于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以人为本组织群众开展村庄环境治理和推进项目建设才是“建设共管”的核心真谛。在村庄环境治理环节,工作队采纳群众意见,合理设置了各片区的楼栋长以及公益岗,对人居环境、森林防火、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采取共管共治,实现“共下一盘棋、共织一张网”干群齐心的新局面。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工作队与村两委化身志愿者,到村民的房前屋后帮忙除草、挖沟、扫地,推动村庄环境改善,同时发动群众 “一起干”。在邱家山村级公路建设中,召开院落会,征求群众意见,聘请项目实施地点附近的居民来参与监督管理,让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由“配角”变为“主角”。在施工中,多名群众一直在现场监督质量,凡是有疑问的,及时向村里、向施工队反馈。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激发了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为村里建设项目的监管探索了一条新路。
从“我讲你听”到“人人主讲”
乡村建设是为村民而建,村里需要什么,村里怎么发展,村民才最有发言权。工作队始终以群众态度为风向标,鼓励村民积极行使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引导群众“效果共评”。医院在天宝山村与县移动公司建设的 “数字乡村平台”,把“五治融合”的积分制度嵌入进来,让广大群众以此平台为基础,对各事项的决策、实施、成效等环节全程参与评价,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挖掘一批典型道德模范,营造出人人评先进、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从“我们答题”到“村民阅卷”
以村民为中心,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村民,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成果共享”是“共同缔造”的价值体现。工作队驻村一年多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从村庄的实际需求出发,在院方支持下完成了“拦水坝建设、新广场修建、数字乡村建设、村级会议室升级”等项目,同时参与村级项目5个,为群众解决了土地缺水、道路通行不便等问题,惠及群众200余户,帮助农民年增收20余万元。
通讯员:刘先觉
一审:曹 锐
二审:祝文浩
三审:谢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