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郧西》第五期

九月的双石沟,万籁俱寂,秋意渐浓。笼罩在薄薄云雾里的村庄,在雨过天晴之后,更显宁静与悠然。

双石沟是观音镇龙桥村的一个小村庄,片区覆盖1平方公里,有住户42户、160余人,是一个集非遗文化传承、农村传统工艺作坊、农家乐及特色民宿为一体的“民俗村”,同时,也是县文旅局重点打造的文旅广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走进双石沟,古色古香的房屋、典雅别致的凉亭、木头搭建的栅栏、石板铺就的小路,还有那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无不吸引着我们。也许在此时,用陶渊明诗里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来形容此刻的感受最为贴切。

双石沟因民俗而闻名,是观音镇乃至全县的“门户村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发掘七夕文化,建设“天河水乡.七夕画廊”旅游景区,打造双石沟传统婚俗、农耕文化旅游项目,让双石沟成为集保护、传承、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民俗村。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芳芳。今天我们《全景郧西》栏目组来到了有着民俗村之称的观音镇双石沟村,在每天上午的十点半到十一点之间,这里会有一场原汁原味的民俗展演“十里红妆”,接下来,就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去欣赏吧!

喧天的锣鼓震天响起,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只见一群穿着红色喜服的迎亲队伍,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个由本村村民组成的表演团队,每天上午10点半,从双石沟“龙桥客栈”出发,与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一起,穿着喜服,奏着喜乐,浩浩荡荡地前往新娘家接亲。

在媒婆的搀扶下,新娘上轿。迎亲队伍又簇拥着新郎、新娘,赶往网红打卡地“喜厢房”拜堂成亲。

“喜厢房”是郧西县旅投公司请专人设计的婚房,房屋设计以中式为主,屋内圆形的拱门、桌椅板凳、各式摆件,婚床、化妆台等家具应有尽有,皆用上好的红木家工而成。这些家具做工精致,造型美观,看起来庄重而典雅。喜厢房客厅的屋顶,是点睛之笔,挂着流苏的灯笼、制作精美的纸伞、造型美观的花朵与客厅的壁画交相辉映,使整个房间愈加温馨、浪漫。

在司仪的主持下,一对新人来到了父母面前。

一拜天地……送入洞房

接过媒婆递过的合卺酒,新郎挑起盖头,新人正式结为夫妻。“十里红妆”的表演到此完美落幕。但双石沟的婚俗文化并不仅限于“十里红妆”的表演,在村里,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以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礼节为基础,遵循传统“三书”“六礼”为主题的系列婚俗文化传承场景。百福广场周围的洞房花烛、三朝回门,以及村口的迎亲雕像群,就是最具特色的婚俗“十里红妆”雕塑展示。

迎亲雕像群,是双石沟最大的婚俗雕像群。整个雕像呈古铜色,展示的是新郎迎亲的场景。只见新郎骑着高头大马,意气风发地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长长的迎亲队伍,有高举迎亲牌的家丁,也有敲锣打鼓的乐队,还有摇着扇子的媒婆,抬着轿子的轿夫,拉着聘礼的马车等。这些雕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百福广场是双石沟举行文艺汇演、及举办重大活动的重要场地,也是老百姓组织日常活动的场所。舞台中央,青砖墙上,一百个福字,形态各异,篆体、楷体等字体交相辉映,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舞台周围,鲜花齐放,翠竹掩映,美不胜收。

与舞台遥相呼应的儿童乐园是孩子们的天堂,每到假日,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大人的看护下,像脱缰的野马,来到这里坐滑梯,荡秋千、坐跷跷板、钻洞洞、玩沙子……,愉快的笑声,天真的笑颜,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礼、仁、义、智、信”,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遵从的美德,双石沟以墙壁为画,将儿童嬉笑玩耍、放鞭炮、妇女围坐赏花等画像与这五字完美结合在一起,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内涵丰富、形象逼真的画作,不仅诠释了郧西传统的地域文化,体现了郧西劳动人民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崇智求道、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同时成了双石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远离都市繁华的双石沟,沿街商铺错落有致,风情各异。这些商铺之前是村民的住房,在旅游经济的兴起和乡村振兴的影响下,被改造后建成了豆腐坊、酿酒坊、油榨坊等生态作坊。目前,双石沟已建成大小不等,各有特色的业态作坊40余家。

双石沟的作坊,基本与郧西的民俗及生活息息相关。在织女坊,我们能看到心灵手巧的绣娘,坐在织布机前,脚踏脚屐板,淡定从容地在吱吱作响的织布机上,纺着美丽的布匹;在豆腐坊,我们能看到,当地村民,用着传统的方式,将黄豆打磨成渣、过滤,制成豆浆,再经过熬煮、挤压等程序,最后变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豆腐;在酿酒坊,露天的院子,是老乡们展示酿酒技术的舞台,发酵好的酒酿被拌入谷糠,再到入已备好的蒸笼里,在火势的助攻下,股股蒸流水,变成了浓香四溢的美酒佳酿……

双石沟的民俗博物馆,同样吸引着游客的脚步。这里陈列着80年代以前的老物件,全部是观音镇文化站站长陈方艺的藏品。这个博物馆分为农耕文化、婚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活文化长廊、岁月留痕、音影记忆等六大展区。其中,以农耕文明、天河民俗为特色的展品就有500余件。

这里是双石沟的旅游产品特色展厅,在这里陈列着一些当地村民纯手工制作的一些产品,像是一些布包呀,香囊呀,挂件呀,都可以在这里买得到。甚至还有一些野香椿啊,蜂蜜呀一些农特产品,在这里也可以能寻得到,而且到这里挑选到你心仪的产品之后,回去送亲友呀,送朋友呀都是不错的选择。

“天河礼屋”汇聚了最具郧西地方特色的民俗产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色彩艳丽的平安福、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精致的香囊、幽香的艾绒枕,每一件精美的饰品都出自于双石沟的绣娘之手,颇受游客欢迎。双石沟的石头也别具特色,被稍加润色之后,变成了可爱的石头画。而郧西的特产野生蜂蜜、红薯粉条、七夕美人茶则成了馈赠亲友的理想之选。

近几年,县旅投公司先后租赁农户闲置房,引导性开发龙桥礼物、龙桥味道、龙桥茶馆、龙桥乡舍、龙桥人家、龙桥客栈等民俗业态。将双石沟建成了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度假山庄。

“天河蒸菜”是双石沟的招牌菜, 这道菜的精髓在“蒸”。提到“蒸”字,我们不得不提天河蒸菜的标志。这个火红的“蒸”字由武汉博海广告公司设计,其字形之下而上由火、水、菜、器、汽五个部分组成,意为火上蒸菜,蒸蒸日上!不仅从字体上体现了天河蒸菜的内涵,也代表了设计者对这道菜的美好期许。

“天河蒸菜”主要有郧西八大碗和清真八大碗两大系列组成。郧西八大碗的代表菜有蒸鸡、蒸鱼、蒸蹄膀、蒸猪肚,大酥、小酥、蒸扣肉、蒸豆腐。清蒸八大碗有蒸牛肉、蒸羊肉、蒸鸡、蒸牛肚、蒸鸡蛋、蒸豆腐、蒸糯米糕、蒸油酥。郧西八大碗的肉类以猪肉为主,清真八大碗以牛羊肉为主。

要想做出一桌地道的天河蒸菜,也是相当不易。今天,我们《全景郧西》栏目组,请来“龙桥礼物”的大厨,现场为我们制作蒸扣肉、蒸牛肉。

蒸扣肉,需要将上好的五花肉放在锅里煮致半生,趁热抹上老抽上色,当油温达到七成热时,将备好的五花肉放入锅里炸成虎皮色,捞出并切成大小相似厚约两厘米左右的肉片,放在碗里依次排开,然后加上八角、花椒、盐等作料,最后再将炒好的梅干菜放在最上层,装盘静等上锅。

蒸牛肉,最好选用带有白筋的牛的前夹肉,先用刀改成小块,再将肉放入锅中,加入葱、姜,将水烧开捞出浮沫并冲洗干净,然后放入备好的卤汤里煮两小时左右,卤好后,再将牛肉切片装盘,最后加上配菜,“蒸牛肉”装盘完成。

天河蒸菜,以蒸入味。所有装盘完成的菜,再放入蒸箱中蒸上十分钟之后,拿出、翻盘再浇上料汁,清香四溢,造型美观的“天河蒸菜”就完成了。

“龙桥味道”的花馍在双石沟也堪称一绝。这些花馍,做法考究,造型独特,工序复杂。制作之前需将提前备好的蔬菜或者水果榨成汁用来调色,再将面粉揉成面团,雕刻成各种造型,加以装饰,放进蒸笼,蒸笼上气后蒸上15分钟左右,美丽的花馍就出炉啦。不过,要吃上美丽的花馍,需提前定制,才能吃得到。

来到双石沟,茶馆一定是您放松心灵的好去处。位于村口的“龙桥茶馆”清幽、典雅。闲来无事,您可以在这里拿起书本,静静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与古今圣贤来个约会;您也可以和您的亲朋好友一起,坐下来,默默地看着美丽的姑娘,优雅的为您泡上一壶七夕美人茶,在茶香中畅谈理想、品味人生。

龙桥民宿,依山傍水,朴素典雅,推开窗户就能欣赏到外面的美景。如果你想给心灵放个假,想体验一下真正的农家生活。不如,到这里的龙桥客栈、龙桥乡舍等乡村民宿住上一宿。在绿水青山中享受宁静,在蓝天白云下行走呼吸,在乡土文化中领略民俗。闲来无事看看云雾飘渺的双石沟,到田园里摘一些时令果蔬,到农家小院赏花开花落、听鸟叫蝉鸣,与村民们闲话家常。到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不妨再到百福广场看一场制作于1963年、由国家一级演员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等联合主演的经典老电影《牛郎织女》。细细品味老一代艺术家们用经典的黄梅戏唱腔讲述牛郎织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双石沟民俗村,春夏季节晚20:00至22:00,秋冬季节晚18:00至20:00,都会定时为您送上这样的文化大餐,让您在七夕文化之乡郧西,享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您还可以听着虫儿浅吟低唱,与星星、月亮共同入眠。

有着淳朴民风和秀丽田园风光的双石沟,就像春天里盛开的玫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又像一杯浓烈香醇的酒,清香四溢,回味甘甜。更像你记忆中的乡愁,细细品味,乡味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