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瞬间丨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以《论持久战》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长篇演讲。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国民党内一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一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的必要性。毛泽东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

电视剧《壮士出川》

八路军某团长:这就是我们党的主席毛泽东同志他说的话,现在的小日本鬼子啊,那得说是武器精良、训练有素,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我们中国地域广大,有的是老百姓支持我们,这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不能和鬼子硬碰硬,我们要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游击战中消灭敌人!

△1938年,毛泽东先后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发表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对抗战失去信心者于是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亡国论”。而此后,随着中国军队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以及台儿庄大捷,又有人高唱迅速击败日本的中国“速胜论”。为了凝聚国内抗日力量,坚定国人的必胜决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回应全国人民对抗战前途的关切。

国防大学教授 刘波:台儿庄战役之前,全国弥漫着一股亡国论的倾向,光顾着看日本是亚洲头号军事强国,以为我们打不败它。而台儿庄战役之后呢,又助长了速胜论的观点,以为我们可以迅速地打败日本。

《论持久战》全文5万多字,深刻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形势,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只要动员全国老百姓,就会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论持久战》单行本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支邵曾:他说,相持阶段是漫长而持久的,同时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他认为,游击战争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关键,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争,在战略相持阶段会成为中国抗战主要的战争形式。

1938年9月,周恩来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到武汉视察抗战宣传工作,在那里作了一场关于当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深入地阐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军事思想以及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性。这场报告让在场的爱国诗人赵启海和作曲家冼星海深受启发,随后合作写下著名抗日歌曲《到敌人后方去》,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而《论持久战》,也以其强大的思想力和预见性,极大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在认真研究《论持久战》

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演唱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强盗顾西不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