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即景

从江汉入鄂,沿着茶马古道上骡马店,游完古香古色的现代田园,直奔坎子山感受优美宁静的万亩石林;返程来到群山环抱,繁花盛开的上津古城,一睹天子渡口的芳容,再到“天河水乡,七夕画廊”,美丽的天河悠悠流淌,天河是郧西的母亲河,发源于陕西,穿县城而过,至观音镇天河口汇入汉江,两岸风光美不胜收……这条“汉江-金钱河-天河”一江两河旅游线路已成为十堰郧西旅游清单上的首选线路。

碧波荡漾、瓜果飘香、绿树成荫、田舍盎然……沿途路边是白杨、蚕豆、猪殃殃,弥漫着清凉的水气、青草的芳香。夜微醺,泼墨似地播撒着,浓浓淡淡地渗入水田、稻苗和我的身体。鲜嫩的稻苗,一排排,正在欢愉地生长,嫩叶子像绵柔的手忽忽地扇出丝丝小风。

随着郧西“旅游+”战略实施,将自然山水风光、民俗文化底蕴、淳朴乡风文明、农村产业发展等各类元素串成线、连成片,全域旅游从点上发力到多点开花,构建成一幅幅“诗和远方”醉人画卷。“五一”节期吸引着众多游人纷至沓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村村皆美景

5月1日,笔者在上津镇古城墙上看到一段简介,该城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的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古城墙之一。被这1500余米长的古城墙围着的上津古城,在古代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据考证,“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为“天子渡口”。唐朝中期,上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有“控秦楚水上交通,扼鄂陕陆路咽喉”之说。

时过境迁,今天的古城墙下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城墙两边的古民居是明清时期古建筑。这条街在当地叫四街,街道长200多米。去年,镇里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其进行修复,同时引进商家入驻。”上津镇党委书记汪建成说。

上津镇津城村村民张楚香是当地有名的绣娘。四街修复完成后,她租下一间店铺经营纯手工刺绣工艺品。“卖小花肚兜、刺绣枕头、绣花布鞋等,游客很喜欢。”张楚香说。

在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游客络绎不绝。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郧西县用“第一景区”理念打造县城美景,用“农家百坊”理念打造乡村旅游景点,用“景观长廊”理念打造景区主干道沿线景观,打造“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文旅品牌,积极构建以“一江两河”(汉江、天河、金钱河)为骨架,以“两区两圈两带三线”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的思路打造鄂西北康养休闲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七夕文化传承地。

郧西县按照全域旅游发展定位,已成功创建A级景区11家,郧西先后荣获“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全市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荒山成“金山”

5月2日,微风习习,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和几十名村民为村里栽种的华山松除草、培土、施肥……

“别看现在这些华山松还是小树苗,10年后,大家光卖松籽,人均年增收可达1000元以上。”魏登殿一边拔草,一边向村民和旅客介绍华山松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郧西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绿满荆楚、精准灭荒、退耕还林等工程,坚持生态旅游与产业发展并举,落叶树与常绿树搭配,乔木与灌木同栽,叶、花、果结合,全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郧西县把发展林特产业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途径,发展天河景区、大尖山森林公园、坎子山万亩石林等观光林业、休闲林业。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近2亿元,在汉江、金钱河和天河流域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路旁、沟旁、渠旁、宅旁、退耕地打造核桃、柿子、花椒、天丁、油橄榄、油用牡丹、桃树、樱桃树、杏树、茶叶、速生杨树等林特产业基地30多万亩。如今,郧西的党员先锋林、青年林、双拥林、纪念林、风景林遍布郧西城乡,实现了山绿、路绿、河绿、城绿、村绿。

走进关防乡“农耕文旅·田园沙沟”,一步一景,景景动人。昔日里名不经传的小村庄,经过深度挖掘和艺术包装,焕发出异样光芒。“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家乡美了,腰包富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村民郑炎菊笑着说,“我一大早就开始揉面、造型、上蒸笼,做了300多个花馍,备了400份凉皮,这几天村里游客多,这还不见得够哩。”

历史上,沙沟村曾是茶马古道湖北境内的起点。现在的沙沟村,一面是古朴,一面是田园。经过当地政府的精心打造,沙沟村已经成为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区,成为都市人寻找心灵慰藉的地方。

美丽变经济

如果说来上津古城是领略特色历史文化,那么走进天河水乡景区,则是享受独特的山水田园生活。

5月2日下午3时许,早已过了午饭时间,郧西县城关镇羊家村村民阮玲莉经营的羊肉汤馆又迎来4位客人。“我们就坐外边吧,吹吹风,还能看看山和水。”其中一名游客杨女士是西安人,从朋友那里听说天河水乡很漂亮,便和三名闺蜜驾车来到郧西,“我们10点多钟开始沿河边散步,走了4个多小时,沿路都是风景,不愧是‘画廊’。”杨女士说。

坐在村头,近处是河,远处是山。河里小鱼成20多处。天河水乡景区入口处的水秀广场,采用声光技术,打造喷泉、水幕电影等光影表演项目。观音镇龙桥村通过改造民居,发展油坊、豆腐坊、绣坊、酒坊等40多家。双石沟村竖起婚俗雕塑,建设婚俗博物馆,打造婚庆民俗村。

在双石沟村,70岁的李进义经营着酒坊,每公斤苞谷酒卖40元钱;50多岁的胡志和,会篾活手艺,一天编两个竹篮,也能卖几十元钱。迎面走来的迎亲队伍盛装着身,抬着花轿行进,伴着欢快的鼓声乐声,一场原汁原味的民俗婚礼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博得了游客们的齐齐称赞。

十三五期间,郧西县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郧西县点线面全面发力,将全域旅游与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农旅融合,把全县18个乡镇串连成风景线,为山区致富增收助力。在“一江两河”流域组织开展“住乡村、购农货、吃在农家、体验农事”活动,先后举办了七夕田园生活节、年货节、采茶节、草莓节、帐篷节等乡村旅游活动1500多场次,吸引游客500多万人次。

如今的郧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种产业融合共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15亿元,比2016年净增29.25亿元。

郧西县委书记张涛介绍,“十四五”期间郧西县将以文化旅游 生态工业,乡村振兴等十项工作为重点,围绕“汉江 金钱河 天河”一江两河战略布局,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全域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把郧西打造成西安至武汉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驿站,实现文化旅游强县目标。(湖北日报通讯员 吴玉松 杨洪霞)

http://hbrbshare.hubeidaily.net/hb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806264&cId=0&tencentSha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