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夹:共抓环境大保护 当好库区“守井人“

通讯员闵利报道  “水清了,天蓝了,山绿了,生活在这里越来越舒服了。”在河夹镇群众的朋友圈,蓝天、碧水、青山逐渐成为主流,从吐槽到赞美,从无奈观之到主动作为,大家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当好库区守井人,保证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源头治理,监督网络全覆盖

“广泛参与全民监督,让环境问题无所遁形。”河夹镇主管环保的副镇长董应堂介绍,为更好地发挥群众监督的“探头”作用,河夹镇在每家每户及人员密集区域设置了“环境保护举报公示牌”,群众发现任何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均可拨打举报电话,让环境保护监督网络遍及镇村每一个角落,切实打通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最后一步路。

24小时接听、专人处理、限时反馈,河夹镇环境举报热线让每位群众都主动参与,肩负起“环保卫士”的职责使命,快捷有效的反馈渠道真正实现了“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镇”的目标。

强化举措,铁腕治污“零容忍”

畅通反馈渠道是第一步,及时妥善处置则是关键环节,为确保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河夹镇坚持“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诉必理”的工作理念。2020年4月,有群众投诉小坪沟村养猪场偷排污水,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接到投诉件后,河夹镇第一时间与群众进行当面沟通,联系市生态环境局郧西分局到现场联合执法,查明污水来源,查看环保、工商相关手续,经多次沟通协商,对养猪场负责人进行了相应处罚并限期整改。

像这种农户养殖等小规模主体,河夹镇采取“定期巡查”工作模式,对22个村的环境卫生、河长制等工作进行“全面体检”,通过地毯式排查出具“体检报告”,督促各生产主体将环境保护任务目标做到实处、落到细处,目前各村的‘体检报告’是越来越薄,从应付检查到形成习惯,效果看得见。

力求成效,蓝天碧水映青山

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有统一规范,更有个性差异,只有结合实际落实政策要求,方能取得良好成效、取得有益经验,因此“因地制宜、靶向治疗”成为河夹镇环保工作的准绳。

为更好地打通河长制工作的“毛细血管”,河夹镇通过公益岗等形式,每村聘请了2—3个河道治理员,定期开展巡查监管,及时清理打捞垃圾,保障清洁、保证水质。

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党员群众的主体作用,紧紧围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村庄规划编制等7项任务,重点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3项任务,集中火力,全力攻坚。

共抓环境大保护、当好库区“守井人”是推动镇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永恒课题。下一阶段,河夹镇将继续开展单向治理和综合治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