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郧西县25884户贫困户“挪穷窝”奔小康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郧西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决战决胜的重要环节,让高山、边远及贫困的无房户搬进交通便利的安置小区。同时,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日前,记者来到郧西县涧池乡涧池村晏家庄安置点易迁户占平所居住的小区,在小区楼下,记者遇到了占平,他正准备去一楼七巧针织服饰公司祙子厂上班。

【郧西县涧池乡晏家庄搬迁户  占平: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制袜厂,我下去上班,家里老人孩子都照顾了,钱也挣到了,这是我以前根本没想到的。】

占平今年35岁,原本是武汉人,刚嫁到郧西时随丈夫一家住在涧池乡广山寨石婆沟山顶上的土胚房里,交通不便,丈夫出门打工,她就在家照顾婆婆和两个孩子,生活一度比较困难。2018年,她们一家五口搬进了涧池村晏家庄集中安置点,让她的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郧西县涧池乡晏家庄搬迁户  占平:以前在老家住的都是土房子,交通不方便,搬到集镇上以后,交通也方便了,环境也变好了。】

涧池乡涧池村晏家庄集中安置点是涧池乡最大的易迁安置点,交通便利,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00户693人。按照“县建扶贫工厂、乡建扶贫车间、户建扶贫作坊”的布局,晏家庄安置区引进浙江省诸暨市织袜企业七巧针织服饰公司落户,建设扶贫车间,优先吸收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近就业。

【郧西县涧池七巧针织服饰公司车间主任  来旭辉:我们七巧服饰公司能够为涧池集镇周边提供就业岗位90个,其中晏家庄易迁户30户47人在这里稳定就业,月工资平均达2000元以上。】

与占平住一个安置点的胡远霞今年36岁,一家六口住在涧池乡大竹扒村的老房子里,交通不便,老人身体不好看病就医是个大问题,2018年她们家也搬迁到了晏家庄集中安置点,因为要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人,她在安置点做起了楼栋管理员,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郧西县涧池乡晏家庄楼栋管理员  胡远霞: 我是这个安置点的公益岗,主要负责环境卫生、矛盾调解、老年人看护,每个月工资是1300元,我们一家上有老下有小,这样既照顾了家庭也实现了就业(增收)。】

涧池乡坚持以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结合产业培育、劳务开发、思想引导”,让搬迁群众有事干、有钱赚,真正做到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郧西县涧池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任剑华:易迁工作关键还要做好后期扶持这半篇文章,我们主要突出扶贫车间、香菇、茶叶、农特产业、外出务工就业、公益岗开发等后扶项目,用足用活易迁后扶政策,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目标。】

郧西地处鄂西北边陲,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数万名村民祖祖辈辈散居在沟坎山岭之间,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上学就医难。为彻底解决这些困难,自2016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严守“三条红线”,共建设集中安置区886个,2018年底圆满完成25884户70928人安置任务,全县共有城镇安置区13个、农村安置区873个;一般安置区868个、特殊安置区18个;全县符合安置区质量安全规范886个、基础设施配套886个,教育卫生服务配套886个,社区管理服务配套886个,有主导产业的安置区868个,成立了安置区管理委员会,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干部,配建了主导产业和扶贫企业,带贫能力得到提升。全县886个安置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全覆盖,搬迁户的医疗、教育、文化水平明显得到改善,并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全媒体记者  胡颖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