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个个成歌手自编歌谣唱巨变。
46年来,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发扬愚公精神,带领乡亲们斩断穷根,奔向小康。
如今的坎子山,秦巴黄牛,马头羊,高山蔬菜走出了大山,销往北京、上海、大城市,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村民住进了徽派风格的移民新居,穷山村终于斩断了穷根子,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晚上跳广场舞,回家再把电视看的小康生活。
沧桑世变,土生土长的坎子山人,既是坎子山世变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热爱家乡的坎子山人,喜欢唱山歌,自编《十唱坎子山》歌谣,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便和游客一道聚在村健身广场上,手舞足蹈纵情歌唱。十唱坎子山,越唱心越甜。
一唱坎子山,公路盘山转
过去县城走三天,现在早出晚上还。
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位于鄂陕交界处,它所辖的坎子山村有三面与陕西省的乡村接壤,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山大人稀,回汉杂居,从前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异常艰苦。
村民说,过去出山,小道仅一尺宽,像一段羊肠挂在悬崖上。有一天,村民马康荣夜间出行摔下山崖丢了性命,家人哭断肝肠。
1975年,21岁的魏登殿复员回村当了党支部书记。目睹这一幕,修路出山成他的“心病”。悬崖上修路,难于上青天。他带领村民年年寒暑不断,肩挑、背驮、手刨、镐凿、炮炸,历时40年,35公里连接乡里的盘山公路修通了,到乡里从3小时变成了20分钟。
二唱坎子山,住房好宽展
家家都住小洋楼,青松翠竹掩庭院。
坎子山村位于秦岭余脉,山大山高沟深,群众居住环境恶劣是最大的难题。
国家实施生态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后,全村73户280人从高山深沟背洼搬到了村集镇,集镇两边是独具微派风格的移民新居,家家两层楼,门前立着高大石柱,家家院落姹紫嫣红。移民新居边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健身广场,卫生室,学校等配套设施。从坎子山最高处牛头岭搬到集镇上,55岁的村民杨才华心中充满幸福和感激,他高兴地唱道。
三唱坎子山,吃水真方便
过去吃水如吃油,如今自来水好甜。
过去,提起水,村民有诉不完的苦。坎子山是喀斯特地貌,像个漏斗,存不住水,村民挖个蓄水坑,人饮,畜饮全用它,还泡麻。一遇到干旱,天干三天炸裂子,“麻池”干涸,不得不翻山过岭去挑水。
吃水贵如油,家家为水愁。村民邹克明卧病在床,妻子挑水回家时不慎跌倒,桶摔碎了,水洒没了,气得用麻绳上吊。村民将她救醒后,她哭着说:“幸亏没有死,要是死了,办丧事要多少水啊!”
这悲怆的哭喊,如尖刀扎在魏登殿心上,他开始带着大家建水窖。政府投,村民帮,凑齐了工程款。不料,施工中途,遇上大停电,碎石机不能运转,魏登殿带着大家用家里的石磨碾粗砂,没白天黑夜连轴转,碾出了上千方粗砂拌水泥,建起了上百个水窖。
如今,坎子山村又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村民杨才华紧紧握着魏登殿的手说:“做梦都没想到,龙头一开水就来,我家水桶要闲置了!”
四唱坎子山,星星点灯耀山尖
家家厅堂搭戏台(电视),精彩节目真好看。
“当年,乡亲们一分钱恨不得瓣成两分花,实在是太困难!”看到这一情景,魏登殿心中很难过。在坎子山村,魏登殿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魏等电”。这个绰号,与他当年跨省“借电”的经历有关。
为通电,魏登殿费尽了脑筋。1992年,魏登殿来到邻近的陕西省镇安县供电公司反复恳请,也曾当过兵的对方负责人被魏登殿诚心打动了,终于同意借电。但架线资金是个难题,不能等。魏登殿个人贷款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他想了一个主意,可以物资相抵。
一时间,村民们送苞谷,扛土豆,背黄豆,拎鸡蛋……成群结队送到村委会。魏登殿和村干部忙得前脚绊后腿,将一批批土特产送到集镇上出售换钱买设备物资。当年8月份,山上通电了,村民们说“魏等电”,变成“魏灯电”。
五唱坎子山,洋芋金串串
书记当上推销员,土豆卖出好价钱。
在坎子山村贫困户代金涛家,当人们问起家里一年有多少收时,代金涛辦着手指头一笔一笔算帐:一亩包菜能卖3600,三亩土豆能收入8000元,四亩玉米能有2000元,再加上养了3头牛,一年总共也有2万元收入。
据乡党委书记高南品介绍,这里海拔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品质好,属于高山无公害蔬菜,所以购价极高。为卖个好价钱,魏登殿当起了推销员,在北京推销坎子山包菜、土豆等。
2012年,魏登殿当选十八大代表,进京时,行囊里装了两件礼物:乡亲的笑脸照片和坎子山的菜。2017年,他当选十九大代表,又带着牛羊肉进了京城。
媒体的报道让坎子山的牛羊肉香到北京城,目前村里成立了高山无公害蔬菜,合作社和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坎子山”牌特产品商标。坎子山的牛肉、羊、玉米、土豆、核桃卖到全国各地。2019年,坎子山村已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种植华山松5000亩,挂果后平均每亩可收入5000元以上……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0元,村民过上了梦里的小康生活。
六唱坎子山,马头羊肉鲜
家家都养马头羊,高山羊肉好价钱。
站在坎子村最高处牛头岭,养羊老汉看着天边飘的白云高兴,唱了起来,家家都养马头羊,高山羊肉好价钱。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坎子山村是全县最穷的村,全村890多人,95%住的茅草房,一半都缺油少盐。山大人稀,土地贫瘠,无水、无电、无路。
念好山字经,做牛羊文章。靠山吃山。坎子山村民世世代代居住在坎子山上,有养殖马头羊和秦巴黄牛的习惯和经验。于是,魏登殿大会小会讲前景,发动党员带头羊殖马头羊,秦巴黄牛。他争取支持,给所有农户买上财产保险,死一只羊赔700元,死一头牛赔3000元,降低养殖风险。
2019年,全村马头羊存栏3367只(户均22.15只),秦巴黄牛存栏514头(户均3.38头)。
因为魏登殿在北京为坎子山的马头羊、秦巴黄牛做代言,让高山牛羊肉成为大都市的抢手货,市场价每公斤70元至80元,卖了个好价钱。
七唱坎子山,石山变景观
万亩石林都想看,农民吃上旅游饭。
曾经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坎子山村,过去没有产业,万亩石林和1799米的牛头岭曾经是贫穷的标志物。如今形成种养加林特,旅游三大产业。村里开发万亩石林,奇秀溶洞第一批旅游景点直接带动农家乐等服务业发展。被省市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组织,2019年坎子山村实现旅游收入800万元。
村民安庆梅在景区开办农家乐,去年一年收入20余万元,带动当地5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世世代代靠握锄把种地为生的农民,做梦都没想到会吃上“旅游饭",乐得合不拢嘴,情不自禁唱了起来。
八唱坎子山,小学建山间
孩子上学不再难,学好知识家乡建。
下雨的时候,一个身体瘦弱的女孩,提着塑料凉鞋,走在满是山石的山间小道上,她感到脚底一阵刺痛,低下头一看,光脚板下已经被坚石刺破,正在往外渗着血丝,这般惨痛的情景,虽然已成过去,但当魏登殿每次想起,依然会感觉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建村小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村里太穷,火烧眉毛的民生问题太多,一双手不能逮两条鱼,在修路、架电、建房、产业问题解决之后,他也顾不上歇一歇,2018年启动村幼儿园、小学建设工程,筹资100余万元,建成预制砖混校舍300平方米,可以容纳全村适龄幼儿及1、2年级儿童入学。
九唱坎子山,出个“贪污犯”
金钱冒了烟,百姓心有怨。
1992年,为通电,魏登殿跑到邻近的陕西省镇安县恳请“借电”。山高坡陡,不过借电成功后,却开销11万元,有村民不理解,觉得费用高,有村民说:“魏登殿烟瘾大,是不是钱让烟烧了?”
听到村民们的议论,魏登殿这个硬汉子落了泪。自此之后他彻底戒了烟,不再抽一根烟。
魏登殿郑重向乡政府提出申请,成立专班,请求查账。时任乡人民法庭庭长的哈长金是工作组组长,经过走访群众,细致调查,工作组召开群众大会还了魏登殿清白。招待技术人员的香烟开支仅25元,全部发票有据可查,账面不存在任何问题。哈长金握着魏登殿的手感慨地说:“坎子山村有希望,明天会更好!”
十唱坎子山,能人魏登殿
村民人人都点赞,老伴对他有意见。
魏登殿的妻子马胜英对丈夫很是“有意见”。
她说,老魏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顾家。自己七岁死了娘,跟着父亲过,没读过一天书,21岁时由父亲包办,跟魏登殿订了亲,当时他从心眼里瞧不起这个又穷又黑的小伙子,但父亲说,这个人是个卖实心馍的,将来定能过上好日子。谁晓得结婚后他去当兵,当兵回来当村干部,他当村干部像当总理似的,把这个家全不当回事,夜里都啥时候了还不回来,早上天刚亮就出门忙,地里的活儿就甩给我。说了不怕你们笑话,我有时候下地去,嘴里叼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种子,背上背个娃子,兜娃屁股的锄把上还拴着一只羊,羊后头还跟着一群牛,有时候我干活干着干着往后一歪就睡着了……(湖北日报通讯员 徐道友)
http://news.hubeidaily.net/web/1549/202011/21/78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