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著林查看香菇菌棒
眼下,正是香菇菌棒越夏管理的关键时期。近日,记者走进湖北郧西县店子镇农丰菌业专业合作社香菇大棚,只见一名中年男子拖着伤残的左腿来回穿梭于大棚中。一阵忙碌过后,一根根香菇菌棒接连上架。随行的村干部告诉记者,这名中年男子就是合作社负责人储著林。
今年45岁的储著林是郧西县店子镇天宝山村三组村民,家住海拔1200米的高山上。12岁时父亲病逝,他因交不起学费只能辍学回家。眼看着弟弟妹妹也将面临辍学,年仅14岁的储著林毅然决定,跟随老乡一起到煤矿务工,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2000年秋,储著林在陕西省一家煤矿务工时,不幸遇到矿井事故,造成左腿粉碎性坏死,虽经多年医治仍留下三级残疾。回乡之后,他始终找不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2007年,经亲戚介绍,储著林在随州市三里岗镇一王姓老板创办的香菇种植基地找到一份工作。
为尽快学会香菇种植技术,储著林每天加班加点工作,他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记满香菇生产各环节技术要领和病毒防护措施。
储著林查看菌丝发育情况
在随州工作7年后,他萌生了回乡发展的想法。2014年秋,储著林回乡试种香菇,正赶上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因自己身患残疾和两个女儿正在上学,储著林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身怀香菇种植技术的储著林,不愿“跻身”贫困户队列,在与镇村扶贫干部的交流中,他多次表示:“我要努力发展香菇产业,争取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为学习先进种植技术,2015年春,储著林前往竹溪、河南等地考察学习3个月,掌握了代料香菇种植技术。2016年春,储著林靠贷款和借款凑齐25万元,在邻近的铁山寺村租赁15亩土地,建起香菇大棚60个、厂房6间,添置加温、烘干、粉碎、装袋等设备6套,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吸纳本地30名贫困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当年4月,他将收购来的农作物秸秆与锯木粉碎混合作为香菇基质,种植香菇12万袋,生产香菇9万公斤,当年实现收入40余万元。从此,他家摘掉贫困户帽子。更令他欣慰的是,在合作社里务工的贫困村民,人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此后几年,面对香菇市场价格波动现状,储著林及时利用互联网掌握市场行情,巧打反季节种植牌,不断提高种植收入。2020年,他把种植规模控制在10万袋左右,同时引进一条废弃物再利用生产线,把废弃的香菇棒加工制作成一种新型环保燃料。储著林乐滋滋地对记者说:“今年年底预计能够实现收入60万元、纯收入23万元。”
记者手记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技术+勤劳”
在农村,贫困人口要脱贫致富,还是离不开“产业+技术+勤劳”。
储著林所在的天宝山村,土地贫瘠,基础条件差,很难找到一块集中连片的土地。因此,储著林选择适合山区发展的香菇产业。
储著林深知,一勤天下无难事。香菇种植技术繁琐,有一百多道工序,少一道都可能造成减产。因此,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储著林,仍然不敢马虎。他拖着一条残腿,多方奔走取经求教,不断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最终,他靠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
对于储著林而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储著林的香菇丰收了
湖北学习平台2020-08-16订阅作者: 姜琨 汤同礼
来源:十堰日报作者单位:郧西县店子镇责任编辑:杨洪霞 杜树人 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