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在线讯 全媒体记者耿晨报道: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是保障。我县大力推进律师“246”工作体系建设,由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推动律师下沉基层提供服务,打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7月3日,在上津镇孙家湾村律师工作室里,经过驻村律师徐佳君的协调,村民周本成与弟媳汪思珍“握手言和”达成协议。然而,几年前,兄弟两家因土地所有权问题大打出手。
几年里村委会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都没有达成结果。驻村律师徐佳君在接案后,向兄弟二人宣讲农村土地承包法知识,告知诉讼风险和负担,建议通过调解化解纠纷。经过三次协调,兄弟两家愿意都让一步。
“多亏徐律师耐心调解,给我们讲法律,要不然我们兄弟俩还不知道要闹多少年,就反目成仇了。”周本成说。
“好多年的烦心事现在解决了,我心里也舒坦了。”汪思珍说。
这起矛盾纠纷终于得到化解,得益于我县开展的“百名律师进乡村”活动。2018年,县里拿出480万元资金,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给全县286个村配备了一名专业律师,每个月至少要到村里两天,进行法律宣传、咨询、调解等工作,协助开展依法治理。
“过去,乡村邻里一言不合就容易意气用事、大打出手,村委会出面协调,有时难以让人信服。现在我们问题矛盾,不出村就能得到解决,都满意的很。”上津镇津城村村民张国兵说。
如今,律师进村,以法评理,止纷息讼,无疑在“人情”之外补上了“基层治理”的短板。
“乡村是个熟人社会,如果发生了矛盾,找熟人调解有失公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律师进村调解矛盾,会更以法律的视角都化解矛盾纠纷,更有说服力,也会达到一个良好的社会效果。”上津镇驻村律师徐佳君告诉记者。
针对此次活动,我县出台了《实施方案》《考评办法》《评分细则》等,每名包村律师要把姓名、照片、联系电话、执业证号、服务内容等在村里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自2018年6月开展“百名律师进乡村”活动以来,我县信访量就大幅度下降。
目前,全县30名律师参与进村(社区),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100%。截止今年6月,驻村律师共化解疑难信访案件722余件。郧西“百名律师进乡村”活动成功入选2020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县委副书记汤宏说:“长期以来,乡村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强化乡村治理,就应该让优质的法治资源更多向乡村、向最基层倾斜。律师们沉入基层,将最讲理的法律与最基层的治理需求对接起来,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 责任编辑:耿晨 )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