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上午,艳阳高照。六郎乡柯家湾村四组村民周启财正弯着腰,在自己郁郁葱葱的苍术基地里除去杂草,忙个不停。
他看到我们走来,急忙停下手中的活儿,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我们攀谈起来。
周启财1962年出生,今年58岁,妻子早逝,他一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现在两个大儿子分别在十堰东风汽车公司和武汉某公司工作,小儿子在四川成都攻读硕士学位。过去,家里十分贫穷,生活十分艰辛。为了供孩子读书和一家人生活,仅靠几亩地维持生活,但难以支撑一家人生活开支。他只好出去打工,由于活儿重,收入低,他吃不消,只得返回家里。
在苍术地里劳作
他天天都在思忖着怎样摆脱贫困走向致富路。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发展药材很赚钱,他就萌生了种植药材的想法。种苗从哪里来呢?他过去为妻子治病上山采药时,发现山上有很多苍术苗、柴胡苗,他于是就在附近山上采摘了很多苗子,栽种在自己家的田地里,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保障了种苗质量。第二年,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家6亩地全部种上了苍术和白芨等药材。
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县乡联合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书记朱克宝开展“户户走到”活动时来到他家,向他宣传精准扶贫产业政策,鼓励他把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帮助他申报了4000元产业发展资金,此举进一步调动了他发展药材产业的积极性,就向本组村民租赁16亩闲置土地,全部种上白芨、黄姜、柴胡、苍术、白芍等。
通过几年来的滚动发展,他的药材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现在已有黄姜10亩,白芨1亩,柴胡3亩,苍术8亩,共计22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产业大户。按照正常现行市场价计算,明年出售时就能卖到24万元,除去土地租赁务工费用外,稳稳当当地能赚20万元。这几年,他每年都有好几万元的药材产业收入装进腰包。去年,他仅出售苍术种子就赚了4万多元,左邻右舍的群众羡慕的不得了。
一花引来百花开。本村周启发、柯玉泉、吴炎平等10多个贫困户看到周启财把药材产业做的风生水起,都纷纷前来向他学习取经,他致富不忘众乡邻,帮助提供种苗,教他们怎样加强基地管理,在他的指导下,本地掀起了发展药材产业的热潮,目前,这些贫困户共发展了30多亩,带动了众乡邻脱贫致富。
“去年我村大力发展香菇产业,我承包了7000棒,预计今年8月份出售时,县诚友公司按每棒3元的价格收购,我可以实现收入21000元。另外,我还被诚友公司聘请为技术顾问,每月挣得基本工资1000元和考核工资1500元。”周启财高兴的脸上乐开了花。
“周启财是我的包联户,我很了解他,他很勤劳,也特别能吃苦,再加上他有经营头脑,这是他把药材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村党支部书记朱克宝告诉笔者说。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确实好呀,不仅帮助我们发展产业,去年还对我家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吃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也方便多了,我们要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周启财饱含深情地说。
通讯员 张军 李小波 段维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