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湖北口回族乡湖北关村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在该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里、在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香菇大棚里,在一个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农家院里,处处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强忍着右膝盖的伤痛,一瘸一拐地奔走在湖北关村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做实做细脱贫攻坚每一项工作,他就是县财政局工会主席、湖北关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罗德意同志。
6月4日,县委、政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刚刚吹响,罗德意主动请缨,带着还未痊愈的腿伤,义无反顾地奔赴脱贫攻坚前沿阵地,带着他的扶贫工作队员打响了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罗德意,在秦楚边关这块红色土地上,扛起责任与担当,践行初心与使命,是湖北关村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党建引领筑堡垒,走村串户访民情
2018年10月29日,县财政局工会主席罗德意带着党组织对他的信任与嘱托,来到了湖北关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开始了他人生新的旅程。
罗德意来到湖北关,听村干部讲革命历史故事。湖北关不仅是边关口子村、少数民族村,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民主革命时期,贺龙、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46年7月,中原突围部队挺进湖北关,组建游击队,湖北关内外回民青年踊跃参军,组建回民支队,参加武装斗争。
听着回族青年闹革命的故事,他热血沸腾,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如果不能按期“村出列,户脱贫”,咋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咋对得起打江山闹革命的前辈们?我也无颜湖北关村的父老乡亲们啊!
“请党组织放心吧,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要扛起肩上的责任,让自己胸前的党徽在秦楚边关闪闪发光,带领回汉群众与贫困展开决战,让老百姓告别贫穷与落后,走向富裕,奔向小康”。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正化作他一个又一个的攻坚行动。
近两年来,罗德意同志在“百日冲刺”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扶贫工作队参加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两学一做”,积极主动交纳党费,发展3名新党员,配备3名后备干部,使该村党组织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构筑了坚强的堡垒,坚定了党员干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湖北关村是湖北省最西端的村,与陕西镇安县茅坪乡接壤,全村457户1821人,有回族群众370户156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922人。
罗德意同志深知,要想做好该村的“四双”帮扶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村情,熟悉每户群众的基本情况,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化解回、汉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于是,他翻山越岭,走遍全村的家家户户,宣传扶贫政策、了解群众困苦,解决合理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督办“三卡一册”上墙等。
去年冬天,罗德意在一次“户户走到”工作中,由于冬天下雪路滑,走在乡间小路上不小心摔跤,导致右膝盖半月板撕裂,由于工作实在太忙,没有及时治疗。直到今年疫情防控战结束后,才到十堰市太和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医生看了看拍的片子后,恳切地对他说:“罗德意同志,从你的伤势看,你迫切需要请假住院治疗啊!”
两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罗德意同志带领他的同事们,沉下身子,会同乡村干部,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全程参与“四双”帮扶工作,填写扶贫手册、开展政策宣传、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在湖北关村的山山岭岭、家家户户到处留下了他们一串串的足迹,他们真正与民架起“连心桥”,走进百姓的心坎里,得到了回、汉群众的一致好评。
因地制宜兴产业,农民增收有保证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罗德意和村“两委”干部用足用活产业扶贫政策,先后投入到村到户产业发展资金45万元,帮助贫困户获得金融扶贫贷款163 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今年初,罗德意以“户户走到”活动为契机,走村串户,大力宣传《郧西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产业就业扶贫十三条扶持政策》,真正使大疫之后党的扶贫政策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家庭。通过几年来的发展,一大批种植、养殖项目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2017年,该村光伏发电站投入使用,但时间稍长,光伏电站的晶硅板下面杂草丛生,影响发电。为了确保光伏发电站正常发电,罗德意建议村委会干部安排人员把晶硅板下面的杂草除得干干净净,从而增加了发电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充分发挥该村山场面积广阔、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罗德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并规范红岩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营,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目前,全村存栏黄牛700余头、马头山羊2500余只,群众增收十分明显。
为了发展香菇产业,罗德意带领工作队的同志和乡村干部一起科学选址,分别在全村每个地方察看,最终将香菇基地建立在地势较低、水源方便、地域较宽的七组黄龙洞附近。在征用土地的时候,他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群众无怨言。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罗德意还为贫困户提供保姆式服务,上门苦口婆心地为贫困户宣传香菇产业政策,帮助贫困户细算经济帐,并用车子亲自送贫困户到乡农村商业银行办理贷款手续,先后共为26个贫困户办理贷款39万元。
几年来,罗德意走村串户,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引导、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00多亩以上。
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罗德意力促外出务工政策落实到位,热心关爱“三留守”人员生产生活,为务工人员查询打工信息,申报交通补贴,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现在,湖北关村每年有外出务工人员 400多人,分布在广东、河北、陕西等地,分别从事建筑安装、板材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2019年底,全村务工收入达到1200 多万元,撑起了湖北关经济的“半壁江山”。
修建公路建村房,村容村貌大变样
两年来,罗德意先后向县财政局等部门争取资金90多万元,大力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路灯、水、路、安置房等方面建设,改变了全村的落后面貌,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为了解决湖北关村道路亮化问题,他向县财政局积极争取资金,购置风光互补路灯110盏,安装在10多公里人居密集路段。在安装风光互补路灯的时候,已是大雪纷飞的隆冬时节,罗德意和同事们现场督办,确定间距,保证工程质量。有一个施工人员水泥桩打的不够标准,罗德意就责成施工人员及时纠正,直到合格为止。现在,每当夜幕低垂的时候,道路沿线一片明亮,回汉村民们三三两两就来散步聊家常,和煦的山风吹在脸颊上,惬意极了。
易地搬迁安置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矛盾的焦点,如何做好搬迁户和非搬迁户的思想工作呢?罗德意和乡村干部通过召开村组会、场院会,反复宣传易地搬迁政策,详细摸排,反复比对,最终敲定易地扶贫搬迁户60户。在公路沿线科学选定4个安置点,通过倒排工期、现场办公,狠抓落实,2019年9月各安置点及其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全部竣工,6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在动员群众搬迁时,工作难度非常大,有一个村民甚至有抵触情绪,陶吉勇、罗德意、张先福等先后6次上门苦口婆心地做宣传动员工作,向他解释搬迁政策,还帮助他干农活、做家务。金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为扶贫工作队的真诚所感动,终于搬迁到了新居,心甘情愿地把旧房子也拆除了。为了确保广大群众搬得进、稳得住,罗德意还积极落实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公益岗位等扶贫政策,保证了搬迁户安居乐业。
在修建该村公路的时候,罗德意和同事们对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并现场监督,亲自把关,工程后期又对公路精心管护。如今,当你走在湖北关村的13条村组公路上,可以看到道路十分平坦,标准较高,回、汉群众都十分满意。
在湖北关村走访发现,广大群众吃水不用愁了。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说到水,湖北关村的干部群众都难以忘却罗德意和他的同事们。
2018年冬天,罗德意在“户户走到”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该村喀斯特地貌的原因,地下蓄不住水,群众吃水十分困难,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导致回、汉两族、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水是生命之源啊,没有水连生命都难以延续,哪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呢?群众吃水问题成了罗德意心中的一个结。于是他和乡村干部一起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勘察地形、寻找水源。2019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时候,该村投资150万元在全村建设蓄水池11个,铺设输水管道2.2万米,如今,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哗哗”地流进回、汉群众的院落、厨房,滋润了回汉群众的心田。
2019年8月以后,湖北关村的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坚拨寨的关健时期,他坚持六天五夜和“白+黑”的拼搏精神,和同事们一起,长期奋战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组公路、安全饮水、香菇基地的每一个建设工地上,他现场办公,亲力亲为,协调解决规划设计、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进度等一系列问题,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
结对帮扶显真情,回汉人民心连心
作为湖北关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罗德意,他不仅为全村的脱贫攻坚出谋划策,真抓实干,还时刻牵挂着全村的每一个帮扶户,督导每一个“一包五”干部,履职尽责,填写扶贫手册、制定增收计划,解决合理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包脱贫、包满意、包稳定”的“三包”目标圆满实现。
湖北关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9 户,包联干部分别来自县财政局、县中医院、湖北口回族乡政府、财政所和村干部。为了整体推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罗德意统筹安排包扶工作,他分别与“一包五”干部所在单位协调沟通,增强了每个帮扶单位每个帮扶干部的责任心,确保每个帮扶干部不落伍,每个帮扶对象不掉队,使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了精准脱贫的快车道,保证了全村的帮扶工作整体推进。
罗德意自己包联的5个贫困户,分别是魏登玉、杨恩志等,都是回族群众,在他的真诚帮助下,如今已告别贫困,走向了富裕之路。
魏登玉,回族,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三口人。2018年冬天,罗德意到他家结对帮扶的时候,得知他有发展养殖业的欲望,就帮他申报了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养牛2头,发展马头羊5只。去年冬天,他卖牛2头,实现收入2万多元。儿子在西安打工,罗德意还给他申报了交通补贴,鼓励他在外地好好创业,增加家庭收入,去年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原来的房子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住着安全多了,也舒适多了。罗德意还帮他申报了农机补贴政策,购回一台旋耕机,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杨恩志,回族,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小学,都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罗德意经常鼓励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报效祖国。去年,他发展了两头牛,10只马头羊,落实了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和危房改造补贴政策。
罗德意,他始终坚定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与信念,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的为民情怀,在巍巍湖北大关上践行初心与使命,在回汉群众中书写民族团结新篇章。他引领湖北关村的回、汉群众告别贫困,走向富裕,他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是回汉群众的贴心人。党组织信任他,乡村干部信任他,工作队的同事信任他,回汉群众信任他。
通讯员 张军 段维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