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战“疫”打响以来,大量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投入战“疫”,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地方。在马安镇,也有这样的一群人,默默守护着全镇2.2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他们的故事,总是让人不禁动容。
一封请战书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义不容辞的加入抗击疫情一线,如果现在有招支援的,请领导帮我报名,我随时待命”。
这是2月4日,马安镇卫生院院长徐光元收到的一封请战书,落款是“张和平”,42岁,马安镇卫生院护理部主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张和平与院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坚持每天上班,从早忙到晚。
“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是看当天的新闻,县城疫情防控压力可能比乡镇更大,我就想到如果有需要,我愿意去”,问及当时写请战书的初衷,一脸平和的张和平非常平静。
后来,医院发热病人留观区需要医护人员,镇卫生院院长直接打电话安排她去。
“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一句工作之外的话都没有多问”,时隔多日,院长徐光元提及此事,仍感慨万分。
截止27日,张和平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34天了,在医院发热病人留观区已经工作16个日夜,先后服务了31名留观对象。
在这样急难险重的工作面前,奋勇而出的,还有一大批年轻人。
2月4日,开始有密切接触人员在马安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留观,需要有医护人员全程监测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镇卫生院安排医生章家承负责观察点工作。
章家承是一位95年的小伙子,参加工作两年多,接到任务后,准时到岗。
“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心里也害怕,可如果大家都不去,这个事情怎么办?”谈到刚接到任务时的感受,他坦诚的说到。
在观察点除了心理压力大,工作量也比较大。每天定时给留观人员测两次体温,给所有人员送两次中药汤剂,一日三餐的派送和所有室内场所的消毒,再加上是穿着防护服工作,一天下来贴身衣服经常湿透几次。
长时间的隔离,也容易导致被隔离对象情绪焦虑、恐慌,章家承还承担着心理疏导的任务,发挥自己性格乐观开朗的优势,积极引导留观者往好的、积极的方面想,坚持有规律的生活。
章家承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得知他去了留观点工作,父母亲都很担心。
“每天忙完了给他们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尽量让他们少担心”,章家承懂事的说。
必须守住的岗位
发热门诊接诊分流,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马安镇卫生院安排了两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发热门诊全天候轮流坐班。2月11日,因持续的高负荷工作,发热门诊医生王可玲病倒了。
发热门诊必须保障正常运转,怎么办?
“调不出来人,发热门诊我先一个人顶着,王医生安心回家休息。”同在发热门诊岗位上的李登峰说。
这一上,就是一个周,整整的七天七夜。每天早晨6点40起床,7点30分准时开晨会,统筹医院全天的医疗救治工作;8点半开始巡房,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情况,安抚患者情绪,根据病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忙到晚上,才发现一整天都没顾得喝几口水。
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每天高负荷的工作,对每个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都已是常态。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有一些没有直接参与疫情防护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在竭尽所能的做好其他病患的服务工作,尽量为群众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
吴俊妮,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她将工作阵地从办公室转到了微信、电话等线上平台。
吴俊妮是马安镇唯一的一名负责妇幼保健工作的医生,其家住荆门,爱人是武汉返乡人员且有发热症状,按要求全家还在隔离期内,无法返岗工作。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看着爱人发热,她担心爱人的同时,还非常担心全镇孕妇的安全。她让同事将孕妇信息发给她,逐一给全镇53个孕妇打电话,提醒她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注意孕期安全,给部分孕中期、晚期的孕妇打电话甚至多达十余次。
“孕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也是一位妈妈,完全能理解她们,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工作”,吴俊妮说。
2月2日凌晨两点半,怀孕39周多的孕妇李某因腹痛难忍给她打电话,她第一时间联系县妇幼保健院救护车前来接诊,当天凌晨,该孕妇顺利分娩,母女平安。
“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们回来了,一切都好!”这是一位孕妇发给吴俊妮的短信。简短的语言,不仅是医生和服务对象间相互信任的交流,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投桃报李的脉脉温情。
在疫情防控期间,马安镇顺利转运6位孕妇到县级就诊、分娩。
舍“小家”守“大家”
卫生院的副院长宋文俊,是马安镇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的副组长,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每天的生活除了病房就是宿舍。跟他一样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自正月初一以来,也在临近的观音镇卫生院工作至今,大家戏称他们是战“疫”夫妻档。
马安镇卫生院临床医护人员大部分都是年青人,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保护好医护人员,做好救治工作,宋文俊每天亲自检查每名医护人员防控措施是否到位、隔离留观人员是否规范管理到位。
“只要有老宋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踏实。”院里年轻的医护人员都这么说。
镇卫生院的职工都知道,每天的晨会上,“老宋”有一段一成不变的话:“大家超负荷上班,无一句怨言,我很欣慰,但是我更希望你们能劳逸结合,请上班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打扰下夜班的同事,有任何事情第一时间拨打我的电话。”
“宋院长开始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很是感动,后来每天说,我们戏谑着说他‘啰嗦’,再后来,他说完我们都不说话了,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有年轻的医护人员这样说。
是的,正是因为心里装着“大家”,才会有这样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战“疫”中的医护人员,除了“夫妻档”,还有很多“妈妈帮”。
杨耀霞、刘光霞、刘倩,都是战“疫”一线的“妈妈帮”,她们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孩子,一岁多,正是需要妈妈照顾的时候。接到返岗通知后,孩子交给家人照顾,自己第一时间到岗工作。
最先到医院发热病人留观区工作的年轻党员刘倩,夫妻俩都在医院上班,孩子在郧西县城,小女儿两岁多。返岗以来,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孩子了,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抽时间给家人打视频。
有的时候因为视频打的太晚,孩子已经睡着了,她就静静的看看孩子不说话。更多的时候,视频接通了,孩子说想妈妈了,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刘倩每次都哄她说“妈妈在打病毒,病毒打完了就回来了”。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马安镇镇村两级共有49名医务人员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医务人员的身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家庭在默默支持他们与疫情做斗争,都有一段段让人泪目的故事。
有人说,“今天怎样被感动,今后就记得怎样去尊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冒着生命危险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医护人员,无疑是最勇敢的人。他们如温暖的春风,用医者仁心将人间大爱播种在每个人的心田,他们的事迹口口相传,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必将孕育出更多的奉献之花。
郧西在线讯 通讯员 徐盛波 徐光元 郭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