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担使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记牌楼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蒋运国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重点贫困村按时出列,2018年10月29日组织委派他到店子镇牌楼村担任这个“最难缠”的村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此时,他的孩子刚上高三,但他依然选择服从,不提条件,不俱艰难,只身带着3名工作队员入住牌楼村,这一住,至今已是1年有余。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通过与群众零距离交流,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牌楼村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用脚步丈量民情

初到牌楼村,就面临人生地不熟,村两委班子不全的囧境,如何选齐配强班子,快速融入这个“大家庭”成为开展后续的工作的关键所在。牌楼村交通不便,山大人稀,人口众多,社情复杂,矛盾突出,“扣好第一颗扣子”是基础。他迅速带领工作队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交心谈心,拉家常,了解每一位群众的家庭状况、收入状况、致贫原因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每户做好详细记录,晚上回到村房就和工作队员、村干部一起研讨今天走访群众收集的问题。他利用2个月的时间,放下机关干部的架子,走遍了全村788户,收集各类问题350余条,完成了从“领导干部”到“村干部”的角色转换。驻村时,他常说作为扶贫干部,要苦练“基本功”对于本村所有贫困群众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别人不清楚,我们不能不清楚,也必须要清楚。通过他的真诚、真心、真情打开了群众的“心结”,获得了牌楼村群众的认可,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大家都知道牌楼村了来了一位“蒋队长”。

用行动诠释担当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牌楼村贫困户308户,而异地搬迁户高达276户,如何让276户贫困群众搬出旧房,住进新房,拆除旧房,这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根据扶贫相关政策,异地搬迁户群众未搬迁不能作为欲脱贫退出对象,也是考核贫困村出列的“硬伤”,而拆除旧房也是考核扶贫工作的硬性指标,必须无条件完成。没有条件可提,没有价格可讲,他照单全收,率先垂范,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当起了“说客”。贫困户周有才属搬迁户,搬迁可以,旧房是其哥哥的,不能拆。村干部先后多次深入其家中做其工作,但周有才态度异常坚决,旧房是别人的,以不腾退旧房物品,拒绝拆除旧房。五保户金良贵以年龄偏大,行动不便为由,拒绝搬迁和拆旧,驻组干部多次入户做工作,均无果,一度成为“肠硬阻”。蒋运国知晓后,不等不靠,叫上工作队员和驻组干部先后三次深入两户家中,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最终做通了2户的思想工作。在得知2户因居住交通不便,附近又没有其他邻居和劳动力帮助的情况下,蒋运国当即决定有我们一起充当“搬运工”,主动帮忙,帮助其腾退旧房物品,联系车辆运送,通过两天的紧张腾退,2户贫困户搬进新房,旧房得已拆除。

用行动守护初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某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蒋运国说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帮助牌楼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牌楼村按时出列,这是我们到牌楼的初衷,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蒋运国带领工作队员一班人坚持同村干部同吃同住同行动,在店颜路硬化施工极为不便的情况下,采取3次转车郧西到牌楼,风雨无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到村开展扶贫工作。在“百日冲刺”行动期间,更是严格执行县委“6天5夜”工作方案,每周末回家换身衣服,周一上午准时出现村房。身子沉在一线,工作干在一线,将群众服务在一线,以一名扶贫工作者的身份,生动的阐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政治担当。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从机关到农村,他实现了从“干部”到“农民”的转变,在这一年中,他把脚印留在了牌楼的田间地头,把政策和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中,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用行动彰显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