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扶贫先“扶心” 真情换真心

我的故事既寻常也平淡,但是通过几年的扶贫帮扶工作,让我明白了扶贫不仅要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还要走进他们心里,用心用情,为贫困户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自2018年,作为县公路局的一员,我被安排到三官洞马家坪村,负责包联贫困户肖福贵一家。他家6口人,两老年高体弱,都患有慢性病,常年药不离口,儿子也是疾病缠身,年幼的孙子还在上学,日子过得非常窘迫。

记得第一次入村走访,单位统一安排我们去马家坪村入户走访,当天下着大雪,天气异常寒冷,但仍然没有阻挡住我们的扶贫之路,我们冒着大雪,迎着刺骨的寒风,艰难地行走在崎岖湿滑的郧三山路上。

中午时分,当我来到结对帮扶户肖福贵老人家中时,我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黑漆漆的屋内,除了邻居家用旧了的电饭锅,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各种杂物堆得到处都是,几乎没有一处可以下脚的地儿。老人热情的张罗着我们坐下,端茶递水,很是周到。通过聊天,得知老俩口今年都有70好几了,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家中有一儿子也是多种疾病缠身,一直待业在家,还有一个儿子因为忍受不了家里的贫困,外出务工,一个孙子还在读书。得知这一情况后,我迅速与单位驻村工作队取得了联系,更进一步的了解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并与之相对应,让他一家早日能摆脱贫困。

由于两位老人家都有风湿腿疼的毛病,行动不便,再加上经济问题,老人家都不舍得买药,之后到肖福贵家中走访,我特意在县城给两位老人家买了一些风湿油和一些止痛膏,当两位老人接过这些的时候,两位老人流下的感动的泪水,亲切的对我说:“你这就像我自已的儿女一样,对我们这么关心,以后我就叫你“薛女”吧。”就这样每次来到肖福贵家中走访,我就从家里带一些水果、食品和日常的生活用品等,让老人家感受到党温暖,树立起脱贫的信心。

随着多次走访来往后,老人与我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常坐下来拉家常,老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自己求学到成家,种植土豆、玉米情况,未完成的心愿等。聊天中,他总是在夸国家的政策好、现在的政府好,心里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老人说,年初,村里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申请了扶贫搬迁,现在已经搞好,自己和老伴享受了大病医疗救助,孙子也享受了教育助学,除了日常开销和孙子生活费用,其它的不想给政府添任何麻烦。 

我想作为他们的结对帮扶责任人,能做的不仅是政策的传播者,更是他们的精神引导人,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自结对帮扶以来,让我对他们多了一份似亲人般的牵肠挂肚,我的经历不算丰富,也没有什么可用的资源,我的力量就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那么的微小。但在扶贫工作中,我深刻地明白,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现实的困难磨灭了奋斗的意志。所以在与肖福贵老人的每一次交流中,我都会鼓励他树立脱贫的信心,现实再困难,只要意志不倒,办法总比困难多,何况现在国家有这么大的脱贫决心和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何愁摘不掉贫困户这顶穷帽子!

这条通往肖福贵老人家的崎岖山路,我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次了。扶贫路上,点点滴滴,种种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用心、用情、用力,我相信我能做的会更多,也会更好。

郧西在线讯    通讯员:薛艳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