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笔者乘车沿着汉江溯江而上,拐过两旁各色鲜花摇曳的通村水泥公路后,一个以红薯粉条生产加工为核心的厂房正在进行紧张的收尾作业,而这正是该镇立足自然地理优势和蔬菜种植基础,着力打造大型生态红薯粉条生产加工基地的一个缩影。
天然有机,生态化种植
“这红薯是不是河对面付家沟村种的呀!”,像这样熟悉的询问早已成为挑着菜篮过江到白河县城赶集卖菜的付家沟村菜农开张的一个必有仪式。“一早上下来,我不晓得要回答多少次是呢!每一次回答‘是’,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我们种的高山有机蔬菜都得到外省老百姓的认可了!”菜农老刘向笔者开心的比划着。今年51岁的红薯种植大户朱礼松更是有着他独到的生态种植秘方,“每年到红薯育苗扦插的时候,我们都会到集镇油坊购买榨油之后的油饼打碎撒在地里,这样既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又避免了使用化肥,自家地里的红薯从育苗到收获全过程都是天然的”。启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启海更是指引着笔者向沟两岸梯田里长势喜人的红薯藤蔓看去,信心满满的告诉笔者,“我们合作社年前就同农户达成保底价收购种植有机红薯的协议,家家户户均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不打任何农药,确保合作社收购的每一个红薯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
精深量大,规模化生产
由于管理得当,2018年朱礼松家的红薯每亩高达6000斤。“不光是我家,户户都增产了”老朱面对笔者的赞叹谦虚的回应道。“红薯高产了,换做以前小家小户作坊式的打粉条成不了啥气候,老百姓还是富不起来”合作社理事长熊启海回忆着过去单打独斗的生产场景,“现在国家精准扶贫产业扶持政策这么好,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几个核心大户带头倡议就办起了专业合作社,从此便抱团发展红薯粉条生产加工”。合作社的成立的确让驻村干部吴永海高兴了一阵子,可红薯老品种出粉不高、打粉设备效率低下,带贫减贫速度过慢等问题依旧堵在他心中,“关门闷头干是干不出啥名堂,我们得走出去取取经”,在认真分析红薯粉条生产加工效益后,驻村干部吴永海下定决心带着合作社核心成员远赴山东省梁山县问道取经。“我们不仅引回了高产出粉率高的新品种和生产效率高的机器设备,更学会了规模化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与红薯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社员刘明全一边向笔者讲述着车间运转流程一边讲述着自己的心得。
再过几天,一个占地12亩,前后累计投资近453万元,集自动化粉条生产线、大型冻库、晾晒场、产品展销厅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红薯粉条扶贫生产车间即将竣工投产。“开工1个小时就可以打碎红薯10000斤,速度和体量是以前的5倍,红薯到粉条所经历的清洗、磨碎、分离、和浆、干燥、成型等环节更加标准化和规模化”刘明全乐呵着说到。?
色亮质强,品牌化销售
2019年5月10日,在付家沟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一场如何将付家沟村打造成鄂西北红薯金粉村的研讨会正在策划大师海默老师、镇村干部、返乡成功人士、党员群众代表的热烈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别看付家沟村加工生产的红薯粉条品质优良、口感爽弹,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难以形成市场品牌效应且容易被别人冒充砸了自己的招牌” 该镇镇长杨冰城指着一捆捆雪亮透莹却卖不出好价钱的红薯粉条感慨道,“我们现在就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视无品牌的短板,特意邀请各界代表在这里集思广益共同为付家沟村粉条品牌化经营出智”。话音刚落,8组村民韩东胜就激动的接过话茬“我们付家沟村人得?吃一堑长一智,村里生产的粉条就像自己的娃子样得取个响亮的名字不能让别人抱走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
笔者了解到,当前付家沟村正在抓紧注册“富家沟”红薯粉条商标,定制LOGO图案,设计产品包装盒,根据市场需求个性化称重分装,逐步厘清发展思路,确定产品价格定位。“我们现在就是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坚持质量立身,保证粉条始终做到色感晶莹、口感爽弹、生态有机,做稳做实市场销售渠道,全力打造鄂西北生态金粉品牌”,镇长杨冰城说到。
带贫减贫,稳定化增收
“谁曾想到往日用来充饥的红薯如今却成了我们脱贫致富宝!”从白河县城赶集卖菜回来的7组贫困户刘少彬正在安置点歇脚数着钱袋里的收获。村干部老姚更是兴致勃勃的同笔者算起了种植红薯的脱贫增收账,“以前,农户地里喜欢种苞谷、小麦,一亩地苞谷可赚700元左右,一亩地小麦可赚1000元左右。村里有了合作社之后,农户种上红薯平均一亩地可产4000斤,按照合作社0.5元/斤的保底价可实现2000元/亩,同时为了鼓励栽种红薯,合作社以及帮扶我们村的县妇保院将额外再补贴0.2元/斤,算下来一亩地收入可达2800元,再加上农闲时到粉条加工车间务工可收入100元/天,这样算下来每家每户轻轻松松就超过收入4000元/人的脱贫标准线,全年农户可实现增收1万元以上。去年我们全村种植红薯面积达600亩,生产粉条30万斤,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产业带贫减贫核心在于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能够持续为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可靠收入来源。“去年冬天,住在郧西的粉条收购商张老板为了能够抢到我们村生产的粉条,提前一天赶到我们村里住下,亲自到晾晒场晾晒、下粉、包装。”合作社姚慧乐滋滋地讲述着粉条销售背后的抢购故事,“今年我们村粉条产量有望达到60万斤,实现产值600万元,带动2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
每年春节前夕,付家沟村都会隆重举行乡亲扶贫协会年会吸引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共谋乡村发展大计,而这对于付家沟村人来说更像是一场以粉条为主题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大会,借助能人回乡资源现场达成订单销售协议、落实金融扶贫贷款政策。“每年回来都备受震撼,会场两旁的晾晒架上挂满了银色瀑布般的粉条,家乡味道瞬间就起来了,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支持家乡发展”从武汉赶回来的大宝油漆湖北总代理李军说到。
笔者了解到,原本就位于汉江之滨鄂陕交界之处的付家沟村,待羊夹路改造升级、白郧汉江大桥竣工通车后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自古以来,我们就处在秦楚边境,贸易发达,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挖镇域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潜力,做大做强做特鄂西北生态金粉产业,同时用足用活精准扶贫产业奖扶政策,以付家沟村生态粉条为支点撬动全镇产业发展的大局,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带动下实现真脱贫脱真贫”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向笔者描画着今后发展蓝图。
来源:郧西在线 通讯员:谢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