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点古汉语基础,近段时间,因工作需要得以涉猎大量古籍,如《二十四史》、《淮南子》、《楚辞》、《太平御览》、《山海经》等,每遇到自认为有益或有趣的章句,便摘录下来,披沙拣金,已有数千言,意欲分门别类以成章。因为现在很多人若不是工作或学习之特别需要,已很难系统地研读这些古籍了,自感弥足珍贵,不忍私藏,现辑录数则,以飨同好。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熟营度之?惟兹何功,熟初作之?——《楚辞·天问》,这是有文字记载最早提出关于天地怎样开辟、宇宙怎样构成和谁是天地的开辟者这类的问题,提问者是二千三百年以前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
郭沫若先生对屈原这段诗曾作释文:
请问:远古的开头,谁个能够传授?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那时是浑浑沌沌,谁个能够弄清?有什么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明?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阴阳二气,渗合而生,它们的来历又从何处?穹窿的天蓋共有九层,是谁动手经营?这样一个工程,何等伟大,谁个是最初的工人?
远古浑沌传说。“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 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而浑沌死”。这是《庄子·应帝王》一书中关于浑沌的记载。意思是说,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浑沌。倏和忽两人常到浑沌那里去玩耍,浑沌招待他俩非常热情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商量怎样报答浑沌的恩德。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听、吃东西等,但浑沌一窍也没有,未免美中不足,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是果然就带了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给浑沌开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就能完成。但是只凿一窍浑沌就死了。传说浑沌死后,宇宙世界便因之诞生了。
阴阳二神造世说。“古未有天地之时,无象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淮南子·精神篇》。意思是说,当上古还没有天地的时候,世界的景象只是窈冥混沌,看不出一点形迹。混冥之中,慢慢生出了两个大神,一个是阴神,一个是阳神,在那苦心经营天地,后来阴阳判分了,八方的位置也定出来了,阳神管天,阴神管地,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有两神混生,经天营地,……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淮南子精神篇,意思是说,当阴阳二神开创了天地之后,就把残留在天地间混浊的气变做了虫鱼鸟兽,把清明的气变做了人类。因为人类是由清明的气变做的,所以人类是万物之灵。
盘古开天辟地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天平御览卷·引三五历记》。意思是说,当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就只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过了一万八千年,当他有了知觉,不知从哪里抓过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用力一砍,只听得山崩地裂,“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其中有如蛋清的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而有如蛋黄的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就这样,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的板斧一砍,就划分开来了。盘古,在有些古籍中作“盘瓠”。
女娲造人说。“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从女、呙声。”——许慎《说文解字》。这是中国最早的字典对“娲”的释义。意思是说,女娲是古代的神圣女子,化育万物的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作人,剧务,力不睱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意思是说,天地初开,没有人类,只有神女女娲,她掘黄泥掺水,仿照水里自己的形貌捏制泥人,刚一放到地上就变成了真人。由于手工捏制泥人速度很慢,又很劳累,她就顺手从崖壁上拉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中,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后,向地面上一挥,泥点溅落的地方,居然也变成了叫着跳着的一些小小的人,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绎史卷三·行风俗通义》。意思是说,女娲所造的是人不是神,而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一批又要造一批很麻烦,于是她就把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养育责任,人类的种子就这样绵延下来了。
“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路史后记二》,意思是说,女娲因替人类建立了最初的婚姻制度,使男女们互相配合,做了人类最早的媒人,所以后世的人就把女娲奉为高禖,高禖就是神媒,也就是婚姻之神的意思。
“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禖”。——《礼记月令》,“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意思是说,人们祭祀女娲这位婚姻之神,典礼非常隆重,在郊野筑坛,建立神庙,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备)的礼节来奉献她。每年春二月,众多男女青年在神庙前会合,寻找各自的意中人。女娲是最为后世尊崇的神,对人类繁衍生存和发展所作的贡献,淮南子览冥篇“考其(女娲)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意思是说,女娲的功劳上达九天,下到黄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