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是牛郎、织女约会的地方。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里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因此,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只不过是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汉代时,郧西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早得贵子。
郧西有穿针引线“乞巧”的习俗。七月七这一天,郧西妇女们都要穿针引线,做香包、绣球、鞋帽、枕头、服装挂饰等刺绣物品,大多送给准情郎或是心上人,谁做的快,谁就能得巧。郧西地处偏僻,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远古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因此其刺绣艺术大量保留着原始风貌。郧西的手工刺绣的一针一线,无不透着古拙质朴、浓郁粗犷的乡土气息,展示着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力,现在还流传着绣花得巧一说。
郧西有搽脸染甲“乞巧”的习俗。郧西为何是出美女的地方?缘于 郧西姑娘在七月七这天搽脸染甲。郧西人家喜欢种植凤仙花(指甲花),到了七月初七这一天, 这里的妇女、姑娘都要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着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也有些则捣指甲花,取汁染“红指甲”。不管是搽脸染甲都会得巧,郧西妇女们大多为了得巧,到了七月七这天晚上捣碎指甲花,再上些明凡放在指甲盖上,外面包上核桃树叶,再用花钱缠住,第二天指甲就变红了,而且很色泽红艳,不易褪色。
郧西有制做巧食“乞巧”的习俗。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郧西以为面点主,七月七这天,郧西的人们都要用面粉做些鱼戏莲、蝶恋花、福寿盘桃等寓意爱情的花馍或做点心、麻花、马蹄酥等各种花鸟鱼虫样的巧食,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像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这样也会使女人变得灵巧。
七月七日,妇女们忙问乞巧,男子也没闲着。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郧西男人们在七夕这天都要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郧西人在酒桌上猜拳(划拳)时最爱出的拳就是“五魁首”,祝愿对方官运亨通或是事业发达。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据说七夕的天河,还可预告当年收成,天河明显,收成就好,粮价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粮价就贵。郧西有的地方在七夕这天还做“青苗会”,也是一种许愿活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