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进门就说这房子好,安置区跟城里小区一样漂亮。”2月18日,正月初三,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余大珍搂着孙子和外孙女,开心得合不拢嘴。
2017年底,沙沟村5组的易迁房交付,70多户贫困户年前搬入,在新房度过第一个春节。
余大珍以前一家5口住在一栋旧木土房里,生活全靠丈夫种地维持。后来,几个孩子相继成年,两个女儿嫁在外地,儿子、儿媳和两位老人住在一起。
余大珍告诉记者,儿子邹景斌从小吃苦耐劳,学会了油漆技术,走南闯北给别人的新居做油漆工。2014年因父亲生病去世,家里欠了外债,被定为贫困户。从此邹景斌在外更加努力做活,每年收入4万多。儿媳周丰琴在家养了十几头猪,还开了个家庭作坊卖馒头和豆腐,每年收入5万多元。全家当年入贫当年脱贫,成了村里脱贫的表率。
今年全家搬进新居,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远嫁上海的二女儿带着丈夫和外孙女回老家过春节。“真的特别感谢政府,让我们吃穿不愁,又搬进干净敞亮的新房子,儿女孝顺能干,往后的日子可享福喽。”余大珍乐呵呵地说。
“我家在302室,到我家坐坐。”村民李胜香请记者去楼上喝茶。新家有100平方米,屋内摆着电视、桌椅、冰箱等电器,厅屋还安装了节能烤火炉,家当虽然不多,但是收拾得整整齐齐,三间卧室里还铺上了仿木地板。
“阿姨来啦,快叫阿姨!”李胜香指着小儿子的头部告诉记者,“孩子7岁了,由于听力障碍没有上学。去年政府补贴了几十万,我自己也筹集了一些资金给他植了人工耳窝,做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李胜香的大儿子王继成今年20岁,去年经郧西县劳动部门介绍,到武汉上技术学院学习工程造价,学费和书本费全免。“政府每年还补贴5000元生活费,我要好好读书,学好技术。”
村书记卢从幸说,年前全村105户易迁户已有101户搬入新居,仅剩5户也将于年后入住。“下一步要大力发展产业。村里和观音镇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联系好了,开春将种植600亩铁扫帚,由合作社和农民签订合同,保底收购。我们还计划发展300亩茶园、200亩烤烟。”
请输入验证码